-
常春月刊 [第459期]:自律神經不失調
-
點閱:2075
63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Evergreen
- 作者: 臺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出版社:臺視文化
- 出版年:2021.06
- 格式:PDF,JPG
- 頁數:156
- 附註:民96年3月起改名為 : 常春樂活, 期數繼續, 第293期(民96年8月)起恢復本刊名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月專題】自律神經不失調
從頭到腳的病輪流來一次,看了許多科別,都說沒病,搞到最後又是憂鬱、又是焦慮,最後才找出真正的兇手----自律神經失調。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哪些?該看哪一科才正確?如何自我檢測有沒有自律神經失調?
【part1】憂鬱?焦慮?還是自律神經失調?
根據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統計,高達90%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問題來自於自律神經失調,平均需要花費3年左右的時間,大約會於5間醫療院所就醫,掛過至少7個不同科別,換過12位主治醫師,才能真正確診。
【part2】人格特質與自律神經的關係
有人說A型人格的人,個性嚴謹、太自律,時時刻刻都是在上緊發條的狀態下生活,導致兩大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協調,造成身體各處出現狀況,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族群是高危險群?
【part3】擺脫自律神經失調15招
想要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該工作的時候工作,在該休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平時應該要怎麼做呢?飲食的內容跟自律神經協不協調也有關係嗎?該如何調整飲食策略,才能讓自律神經不失調?
【part4】揭開自律神經失調5迷思
網路流傳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迷思,像是自律神經失調是精神疾病、自律神經失調得一輩子吃藥?坊間還有自律神經檢測,真的準確嗎?本篇由醫師一一破解。
【特別報導】新冠疫情大爆發!全台進入警戒狀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延燒已一年多,台灣曾被世界各國譽為「防疫優等生」;但是,就在今年5月上旬開始,一波波群聚感染爆發,國內首次宣布進入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已將全台提升至第三級疫情警戒。
【part1】台灣新冠肺炎最新作為
過去一年,台灣已累積相當豐富應對病毒的經驗,並建立完整機制,政府對於國人所知的相關知識及應變方法,也非常有信心,全國醫療資源及相關維生設備非常齊備,物資更是充足。
【part2】變種病毒株強勢入侵,CT值低、傳播力高
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 CT)是指循環數閥值,也就是病毒複製的次數;簡單來說,CT值越低代表病毒複製的次數越低,病毒的RNA濃度越高,確診者體內的病毒含量越高,傳染力也較強。
【特別報導】降火氣安度夏天
天氣熱,火氣大!到底火氣從何而來?為何五臟六腑都上火?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眼屎多、長痘痘、口臭、失眠、食慾不振、煩躁不安、全身倦怠……,這些都是火氣大的症狀嗎?更重要的是如何從飲食上來降火氣?
【part1】火氣大症狀多樣化
從中醫的論點來看,五臟相生,因此上火的情形也都會發生在這些所謂的五臟六腑中,包括心火、肝火、腎火、肺火、胃火,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醫觀念裡的「心」、「肝」、「腎」、「肺」、「胃」並不是單單指這些臟腑,而是指相對應的系統
【part2】跟著吃降火氣
其實有很多天然營養素,可以抗發炎、抗氧化,還能降低發炎的體溫,就可能解「上火」之苦。
根據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統計,高達90%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問題來自於自律神經失調,平均需要花費3年左右的時間,大約會於5間醫療院所就醫,掛過至少7個不同科別,換過12位主治醫師,才能真正確診。
【part2】人格特質與自律神經的關係
有人說A型人格的人,個性嚴謹、太自律,時時刻刻都是在上緊發條的狀態下生活,導致兩大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協調,造成身體各處出現狀況,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族群是高危險群?
【part3】擺脫自律神經失調15招
想要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該工作的時候工作,在該休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平時應該要怎麼做呢?飲食的內容跟自律神經協不協調也有關係嗎?該如何調整飲食策略,才能讓自律神經不失調?
【part4】揭開自律神經失調5迷思
網路流傳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迷思,像是自律神經失調是精神疾病、自律神經失調得一輩子吃藥?坊間還有自律神經檢測,真的準確嗎?本篇由醫師一一破解。
【特別報導】新冠疫情大爆發!全台進入警戒狀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延燒已一年多,台灣曾被世界各國譽為「防疫優等生」;但是,就在今年5月上旬開始,一波波群聚感染爆發,國內首次宣布進入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已將全台提升至第三級疫情警戒。
【part1】台灣新冠肺炎最新作為
過去一年,台灣已累積相當豐富應對病毒的經驗,並建立完整機制,政府對於國人所知的相關知識及應變方法,也非常有信心,全國醫療資源及相關維生設備非常齊備,物資更是充足。
【part2】變種病毒株強勢入侵,CT值低、傳播力高
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 CT)是指循環數閥值,也就是病毒複製的次數;簡單來說,CT值越低代表病毒複製的次數越低,病毒的RNA濃度越高,確診者體內的病毒含量越高,傳染力也較強。
【特別報導】降火氣安度夏天
天氣熱,火氣大!到底火氣從何而來?為何五臟六腑都上火?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眼屎多、長痘痘、口臭、失眠、食慾不振、煩躁不安、全身倦怠……,這些都是火氣大的症狀嗎?更重要的是如何從飲食上來降火氣?
【part1】火氣大症狀多樣化
從中醫的論點來看,五臟相生,因此上火的情形也都會發生在這些所謂的五臟六腑中,包括心火、肝火、腎火、肺火、胃火,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醫觀念裡的「心」、「肝」、「腎」、「肺」、「胃」並不是單單指這些臟腑,而是指相對應的系統
【part2】跟著吃降火氣
其實有很多天然營養素,可以抗發炎、抗氧化,還能降低發炎的體溫,就可能解「上火」之苦。
- 編輯筆記(第4頁)
- 宅在家防疫(第4頁)
- 健康新訊(第14頁)
- 每天吃18克菇,癌症風險驟降45%(第14頁)
- 心情不好,來點白噪音吧!研究發現,鳥鳴和水流聲最好(第16頁)
- 早上8點半吃完早餐,更能預防糖尿病(第18頁)
- 間歇性斷食重組腸道菌,還能降血壓!(第20頁)
- 專題報導 自律神經不失調(第23頁)
- 憂鬱?焦慮?還是自律神經失調?(第24頁)
- 人格特質與自律神經的關係(第30頁)
-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15招(第38頁)
- 揭開自律神經失調5迷思(第46頁)
- 醫療保健(第52頁)
- 自體免疫疾病系列一: 類風濕性關節炎(第52頁)
- 自體免疫疾病系列二:全身性紅斑狼瘡(第58頁)
- 7個胃癌高風險因子,你中了幾個?(第62頁)
- 別把小病拖成大病:胃的癌前病變(第66頁)
- 名醫系列(第70頁)
- 國內兒童免疫風濕權威 黃璟隆 守護孩童,用專業串起綿密保護網(第70頁)
- 特別報導 新冠疫情大爆發!全台進入警戒狀態(第76頁)
- 台灣新冠肺炎最新作為(第77頁)
- 變種病毒株強勢入侵,CT值低、傳播力高(第83頁)
- 健康生活(第90頁)
- 停經後總是泌尿道感染,怎麼辦?(第90頁)
- 養髮,從照護頭皮開始(第94頁)
- 男人GG長短很重要?男女同時性高潮根本不可能?(第98頁)
- 無添加保養品,就等於天然的嗎?(第102頁)
- 幸福心呼吸(第106頁)
- 最高明的人生就是身無餘物(第106頁)
- 特別報導 降火氣安度夏天(第112頁)
- 火氣大症狀多樣化(第113頁)
- 跟著吃降火氣(第119頁)
- 好食主義(第124頁)
- 跟著吃這4種食物,助強化肺部機能(第124頁)
- 吃出青春,慢慢變老(第128頁)
- 破解迷思(第132頁)
- 在職場遭受排擠,如何突破重圍?(第132頁)
- 心理對話(第136頁)
- 在職場遭受排擠,如何突破重圍?(第136頁)
- 保健書摘(第142頁)
- 乳癌旅行手札-治療常見副作用照護與舒緩(第142頁)
其他刊期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