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創業型國家:破除公私部門各種迷思, 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
點閱:773
259人已收藏
- 譯自:The entrepreneurial state:debunking public vs. private sector myths
- 作者: 瑪里亞娜.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著 , 鄭煥昇譯
- 出版社:時報文化
- 出版年:2021
- 集叢名:Next:288
- ISBN:9789571386607
- EISBN:9789571387673 EPUB; 9789571387000 PDF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萬物的價值》作者馬祖卡托奠定商業經濟學大師之作!
馬祖卡托撼動本世紀經濟市場的新觀點!
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才是經濟動盪時代中唯一的解方。
國家,是最能引領創新潮流的新角色
國家,是勇敢的投資者、勇於挑戰的冒險者,也是積極開拓的創新者。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界普遍認為若要恢復經濟成長,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削減公共支出,減少財政赤字。但是我們經常忽略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金融危機的成因,是私債而非公債。」國家卻在金融危機之後,替私營企業背了了這個黑鍋。
馬祖卡托再次呼籲,政府不該被抹黑為懶惰蟲,私部門有活力、創新的形象可能只是假象。
本書破除公部門與私部門間的各種刻板印象與迷思,
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帶動經濟成長!
長期的經濟停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家的「不作為」!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削減政府支出,美國能源部與防衛先進研究計畫署以及國家衛生研究所遇上預算縮水的命運,新藥研發與科技創新等研究工作近乎停滯。美國的財政扣押制度、歐盟的財政協定(要求成員國將財政赤字降低到GDP的3%以下)反而排擠各國的教育與研發支出。
私營企業大量投資在「庫藏股」
許多私營企業將大筆資金投資於庫藏股,目的是為了炒高公司股價和公司身價,但排擠到的是人才與研發的投資。藥業與能源業宣稱,沒有好的投資機會。但是公家機關現在正將幾十億的資金投注到再生能源與藥品創新上。
公部門就是爛,私營就是好棒棒嗎?本書將破除你對公、私部門的想像!
[迷思1]更多市場、更少國家!
普遍迷思: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界普遍認為要恢復經濟成長,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削減公共支出,減少財政赤字。
打破迷思:金融危機的成因,是私債而非公債。政府還需出手解除危機。
[迷思2]國家角色愈小愈好?
普遍迷思:政府在經濟體系中的角色應該越小越好,最好不要干預市場。
打破迷思:國家角色要大,不是小;要增加、不是減少。國家應作為「第一投資人」,
以投資帶動成長,進而與私部門聯手。
[迷思3]政府沒有創造價值的能力?
普遍迷思:政府只會在市場失靈時出手干預,甚至被視為價値創造的阻礙,沒有創造價值的能力。
打破迷思:經濟成長需靠公部門投資在教育、研究與科技進步上,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衛星定位、網際網路、奈米科技、新藥研發、生物科技、潔淨能源,皆是政府出資出力的成果。
「國家非但不是經濟成長的旁觀者,更有必要基於普惠性和永續成長的原則主動積極介入綠色能源、尖端藥物、資訊科技等公共投資,以面對各種社會、科技和環境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創造新價值與未來。」──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推薦語
各界專家.重量級推薦
吳惠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李顯峰(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
胡采蘋(財經專家)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顏擇雅(作家)
「本書是最近在台灣引起廣泛注意的《萬物的價值》作者瑪里亞娜.馬祖卡托另一代表作;她同時也是包括聯合國與歐洲多國經濟機構的顧問。「政府不應該過度介入經濟活動」似乎已是現代人不證自明的信念,政府也經常被貶抑成企業的服務部門。然而,本書企圖同時打破我們習以為常的科層體制國家和私人企業神話,再次強調國家對於經濟成長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
國家非但不是經濟成長的旁觀者,更有必要基於普惠性和永續成長的原則主動積極介入綠色能源、尖端藥物、資訊科技等公共投資,以面對各種社會、科技和環境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創造新價值與未來。本書引領讀者思考價值為何是一種集體創作,需要冒險精神和思考框架的突破,而國家如果沒有實踐應有的任務,這一切都將是空談。」
──黃涵榆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 國內學者推薦
- 導讀 後疫情時代:創業型國家的再臨/林宗弘
- 誌謝
- 二○一八年新版序 重新思考公共價值的創造
- 導論——再一次,把格局放大 Thinking Big Again
- 第一章——從危機意識型態到創新勞動力的分工 From Crisis Ideology to the Division of Innovative Labour
- 第二章——科技、創新與成長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owth
- 第三章——承擔風險的國家:從「去風險化」到「放馬過來吧!」 Risk-Taking State: From ‘De-risking’ to ‘Bring It On!’
- 第四章——美國版的創業型國家 The US Entrepreneurial State
- 第五章——拖著國家身影的愛瘋手機 The State behind the iPhone
- 第六章——綠色工業革命:帶頭向前衝 vs. 從旁推一把 Pushing vs. Nudging the Green Industrial Revolution
- 第七章——風力與太陽能:政府的成功案例與科技身處的危機 Wind and Solar Power: Government Success Stories and Technology in Crisis
- 第八章——風險與報酬:從爛蘋果到共生生態系 Risks and Rewards: From Rotten Apples to Symbiotic Ecosystems
- 第九章——風險的社會化與報酬的私有化:創業型國家也吃得到蛋糕嗎? Socialization of Risk and Privatization of Rewards: Can the Entrepreneurial State Eat Its Cake Too?
- 第十章——結論 Conclusion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