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透過《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與《全唐詩》所輯錄之和詩,來探論「唐代和詩」之源流與發展,並對於「和詩」與其相關論題,提出一客觀之研究心得與見解。
從文學史的角度,省察東晉以至於唐代之發展脈絡,由於唐代王學創作優勢環境之助長下,使得中國和詩發展至唐可謂個體兼備,甚至開啟後代唱和詩壇創作之模式,可見唐代和詩在中國詩歌史之地位是不容小覷。
作者釐清「和詩」與「原唱詩」之間的關係與定義,並運用文獻與唐代文史工具書考證《全唐詩》之和詩,一一將原唱詩作與和詩查證配對出來,完成「全唐詩和詩表」,除了提供唐代文學研究之外,更有助於瞭解唐代文人交往景況。
- 摘要(第1頁)
- 第一章 緒論(第3頁)
- 第一節 前人研究成果與研究動機(第7頁)
- 第二節 研究方法(第12頁)
- 第二章 「和詩」定義與範疇(第15頁)
- 第一節 「唱和詩」與贈答詩之義界(第15頁)
- 第二節 即席唱和詩之相關論題(第34頁)
- 第三節 「和詩」的時空意義(第53頁)
- 第四節 「同詩」與樂府歌行之「和詩」(第65頁)
- 第三章 「和詩」體裁之源流與發展(第89頁)
- 第一節 科舉考試與即席賦詩之關係(第90頁)
- 第二節 和詩體裁之溯源與發展(一)和意與和韻(第122頁)
- 第三節 和詩體裁之溯源與發展(二)和體(第158頁)
- 第四章 宮廷唱和與外邦和詩(第235頁)
- 第一節 宮廷唱和活動之和詩(第236頁)
- 第二節 外邦和詩(第276頁)
- 第五章 文士之和詩與唱和集(第283頁)
- 第一節 文人詩友之和詩(第284頁)
- 第二節 文士和詩中常見之主題事件(第343頁)
- 第三節 文人詩友之唱和集(第352頁)
- 第六章 唐代和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第367頁)
- 第一節 促成初唐七律之發展(第367頁)
- 第二節 承先、創新與啟後(第370頁)
- 第七章 結論(第377頁)
- 參考文獻書目一(第383頁)
- 附錄一:《魏晉南北朝和詩表》(第393頁)
- 附錄二:《全唐詩》和詩表(第405頁)
紙本書 NT$ 530
單本電子書
NT$
37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