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11
「有人說過,史學就是文學。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讀史學也要像讀文學一樣,要重視細節,要體驗和理解生活。」我以為這一段,大可作為韓少功讀史的基本方法論來理解――從生活型態史、風俗文化史、日常語言史讀出思想,讀出政治,讀出生命。」――黃子平
「我是一個寫小說和散文的,關注活生生的人間百態。出於這一習慣,在讀史的時候免不了在字裏行間心馳神往,常常依託今人以推想前事,想看清文字後面的人與生活……這樣讀史至少比較有趣,眼前的一切會生動許多,會多一些形象、質感乃至氣味。」――韓少功
本書收錄26篇韓少功的讀史文章,有西方歷史,有中國古代歷史,有語言史,有飲食、服飾等。韓少功以小說家的眼光寫歷史,就像黃子平引述的話──「從生活型態史、風俗文化史、日常語言史讀出思想,讀出政治,讀出生命。」
- 業餘讀史者的讀史筆記 黃子平(第4頁)
- 港版自序 韓少功(第21頁)
- 農耕定居的文化(第24頁)
- 禮樂之治(第31頁)
- 佛道親緣(第37頁)
- 古人貨殖(第42頁)
- 文以載道另解(第44頁)
- 科舉制的得與失(第51頁)
- 和合之制(第55頁)
- 服裝與禮儀(第63頁)
- 喝水與歷史(第66頁)
- 地圖的演變(第73頁)
- 墨子(第77頁)
- 夷俗(第83頁)
- 巫楚之野(第87頁)
- 儺:另一個中國(第94頁)
- 古希臘的公理化傳統(第99頁)
- 厚武薄文的汗國(第102頁)
- 武士與職人(第110頁)
- 重說南洋(第117頁)
- 理想者(第123頁)
- 象徵在歷史中的作用(第131頁)
- 「民族」的建構(第136頁)
- 跨國共同體之夢(第143頁)
- 英語故事(第148頁)
- 從文言文到白話文(第152頁)
- 歷史中的一名多實(第160頁)
- 歷史:流變與重現—關於讀史的答問(第167頁)
- 主要譯名對照表(第192頁)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