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淨土生活的示現:依於《無量壽經》
  • 點閱:568
    32人已收藏
  • 作者: 胡順萍著
  • 出版社:元華文創
  • 出版年:2021
  • ISBN:9789577111999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94681
  • 附註:2021年1月紙本書初版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07

於佛門而言,所謂的修行,是立於當下的境界之中,而能時時回歸於自我的清淨本心,是於每個境界當中皆能作得了主,能不被境界所轉,此謂之是真修行。於淨土宗的修行方式,是仰仗佛的願力,學人以持念佛名聖號,依此將妄心去除以回歸本心,如是的修行方式,無有時空間的限制,更不需任何的儀規,亦無有知識與能力等的要求,且可以時時、處處皆不間斷地修行,誠可謂是廣被天下人。
 
本書特依淨土宗所奉持的《無量壽經》為主述,且將陳述重心置於日常生活的力行實證上,以提供學人於法義內容的信解時,能回歸於自我本心的護念上。

作者介紹
 
胡順萍
 
1961年生,籍貫臺北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教職]
現任教於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專書著作]
《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涵要義與理論建構》
《華嚴經之成佛論》
《法華經之思想內涵》
《般若波羅蜜多之覺觀與行證》
《阿含經解脫之道——增上戒、定、慧三無漏學》
《先秦諸子的大自然觀-以孔、孟、老、莊為主》
《大自然之道與聖人之行》
《佛聖真人的悅樂、自在、慈悲》
《彌勒的慈心與慈行》
《華嚴世界的修行》
《易與人生》
《妙蓮華開的生活》
《禪的智慧與生活——話說六祖壇經》等


  • 封面
  • 版權
  • 序言
  • 一、法會聖眾:「信、聞、時、主、處、眾」六成就的殊勝緣聚
    • 由「如是我聞」而開啟法義的序幕
    • 與會大眾所具有的影響力
    • 仿效學習一切大聖的德性風範
    • 由自利而慈悲利他的必然之行
  • 二、德遵普賢:咸共遵修普賢大士的德性風範
    • 依於願行才能產生力量
    • 普賢勝行的破迷啟悟與悲智療苦
    • 文殊智德的超情離見、通達性相
    • 自利之德與利他之德的兼具
  • 三、大教緣起:見瑞希有、禮讚陳辭以得發起法緣
    • 得見瑞相的希有歡喜心
    • 禮讚與啟請的殊勝因緣
    • 我的心量與佛的本懷
    • 智慧與定力的養成
  • 四、法藏因地:聞法發心、出家修行、讚佛發願
    • 把握每個當下殊勝的因緣
    • 學習讚歎與寬諒
    • 願得與佛同心、同行
    • 求生淨土是為廣度眾生
  • 五、至心精進:學法門以斷煩惱,結歸自心以思修滿願
    • 勤學法門為斷除無明煩惱
    • 親近自性是修學的開始
    • 諸佛淨土以教學為先
    • 力行善願前要有所觀察與選擇
  • 六、發大誓願:正具說佛國莊嚴四十八大行願
    • 因時制宜以行利他志業
    • 行如是因則得如是果
    • 多懷慈心善念的莊嚴相好
    • 聞佛名、念佛號以得見佛
  • 七、必成正覺:誓願圓滿以成正覺、普濟大眾以得成佛
    • 使命必達的行願力與堅持力
    • 以智慧破迷惑、顯妙用
    • 悲智如佛與說法如佛
    • 以堅決心祈得滿願
  • 八、積功累德:自利利他、現生多生,以成就眾生
    • 少欲知足的自利之行
    • 實質與形式一如的利他之行
    • 行於六度則得現生的成就
    • 一切所成皆為利樂有情
  • 九、圓滿成就:因圓果滿、誓願成就,以酬願度生
    • 因圓果滿的純然利他
    • 得能常隨佛學的企盼
    • 於「法身常住」的領悟
    • 現生的慈悲利他
  • 十、皆願作佛:聞說歡喜並皆願如佛
    • 聞說歡喜的真誠恭敬
    • 願人人皆能成佛
    • 心同則面貌同
    • 前世今生的相值緣勝
  • 十一、國界嚴淨:清淨莊嚴、寬正自然,超踰十方世界
    • 佛國莊嚴源於自己的身口意清淨
    • 不可思議業力所致的結果
    • 心佛難思、業果難思
    • 以功德善力相應於淨土
  • 十二、光明遍照: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威光遍照
    • 佛光的遍照與氛圍
    • 依自在所作而各自得之
    • 心地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
    • 主動迎向光明才能究竟得益
  • 十三、壽眾無量:無量壽佛,壽命長久,諸菩薩、聲聞、天人亦爾
    • 化短暫的生命為永恆的無量
    • 心與行的相應之道
    • 所知者與所未知者
    • 無待與自在的安然
  • 十四、寶樹遍國:或純一或多寶共成的寶樹遍國
    • 純善純淨的天性
    • 由多寶共成的意義
    • 彼此雖各異卻又互為相成
    • 大自然的美妙音聲
  • 十五、菩提道場:眾寶嚴成,說法利生的音聲最為第一
    • 說法音聲最為殊勝第一
    • 對環境的觀照能力
    • 依報環境具有的教化功能
    • 願力的堅固與持續
  • 十六、堂舍樓觀:居處、修學勝境以得法喜自在
    • 居處與修學的關係
    • 現前可營造的修學勝境
    • 遍虛空法界皆是修學環境
    • 法喜自在與得果自在
  • 十七、泉池功德:水具八德,聞聲得益,一一皆隨眾生意
    • 水與人的關係
    • 能隨眾生意,自己才能事事如意
    • 依聲光傳媒以善演法音
    • 聞聲即能得益的環境
  • 十八、超世希有:所攝眾生莊嚴,正報超世、依報顯德
    • 同一心念則同一相好
    • 層層相比而上的境界
    • 趣向於更為殊勝與細膩
    • 由依報以顯修德
  • 十九、受用具足:能所受用,自在豐足、隨意所須
    • 自受用與他受用
    • 得隨意所須的豐足受用
    • 得大自在的飲食之道
    • 一切皆然自在的環境營造
  • 二十、德風華雨:德風徐起、溫雅德香的清淨大地
    • 耳得妙音的環境營造
    • 鼻得妙香與身得妙觸的揀擇力
    • 眼得妙色的自制力養成
    • 對極樂世界的期盼
  • 二十一、寶蓮佛光:諸佛放光說微妙法,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 百千億葉的蓮華
    • 處於世間而不染世間的修行
    • 相好莊嚴的氣質培養
    • 安立眾生於佛正道
  • 二十二、決證極果:心平等、境平等,住正定以證佛果
    • 於一切處境的平等
    • 得享心清淨的最上快樂
    • 以正定破除顛倒妄想
    • 正知正見的建立功夫
  • 二十三、十方佛讚:諸佛稱讚,令生信願,令得妙果
    • 共向文明的路程以進
    • 當一位共善的成員
    • 永持一念淨信
    • 得不退轉的妙果
  • 二十四、三輩往生:三輩因行,淨心、淨念往生勝妙果德
    • 捨家去欲的上輩因行
    • 修善願生的中輩因行
    • 信樂不疑的下輩因行
    • 淨心淨念的大乘往生因行
  • 二十五、往生正因:盡持經戒、精修十善與住於大乘的妙果
    • 盡持經戒的正因
    • 精修十善的自利得生
    • 忙裡偷閒的正念得生
    • 心心念念的不退轉境地
  • 二十六、禮供聽法:聽受經法、讚佛發願與聞名不退
    • 禮供聽法以得人生的真諦
    • 培養稱讚佛德的心行
    • 生命發光發熱的價值與意義
    • 受記就是心行與諸佛相應
  • 二十七、歌歎佛德:菩薩遍供諸佛,還國聞法得道,以成就善根
    • 隨心歡喜的布施遍供
    • 群華的無言說法
    • 妙法的長養不可懈倦
    • 趣往圓滿成就為修習動力
  • 二十八、大士神光: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洞視徹聽,利樂十方
    • 善與己、他溝通
    • 成為他人的學習榜樣
    • 堅固道心以親近諸佛菩薩
    • 以利樂十方而去除我執
  • 二十九、願力宏深:一切眾生皆當成佛,且轉相教化
    • 自莊嚴才能真實利益他人
    • 由一而十的轉相教化
    • 廣度一切眾生無有窮盡
    • 擇一獨勝為主修學
  • 三十、菩薩修持:自利行圓、利他德滿的二利圓滿
    • 深入正慧的自利行圓
    • 無諸分別的利他圓滿
    • 依平等利生以得根本智與後得智
    • 自利利他的圓滿之果
  • 三十一、真實功德:自德無礙、利他德大、調伏自他與智導群生
    • 身心清淨以離諸煩惱障礙
    • 正法傳播的持續與普遍
    • 調伏自他的定力養成
    • 智導群生以長養善根
  • 三十二、壽樂無極:顯淨土清淨殊妙,行道和正以勸導往生
    • 久久功純的修習與轉變
    • 轉貪愛懈怠為端直安定
    • 力行善願又淡安無執
    • 歷久彌新的真情大愛
  • 三十三、勸諭策進:示穢土惡令知厭離,諭捨惡修善、勸生淨土
    • 不急之務的共爭與惡苦
    • 當下的捨惡修善
    • 於生死顧戀的省思
    • 於智慧明達的勤修行
  • 三十四、心得開明:蒙教脫苦,心得開明,示短時修因,永得樂果
    • 得遇正法的心開歡喜
    • 自利利他的轉相拯濟
    • 對時間的自然與自在
    • 信心的堅定與確然
  • 三十五、濁世惡苦:善惡分明,禍福自當,依教成五善
    • 持五善以降化五惡
    • 無可替代的禍福自當
    • 信行者則得解脫自在
    • 一心制意的正念相續
  • 三十六、重重誨勉:明現世華報、後世果報以示懲,端正三業以正勸
    • 以現世華報與後世果報為示懲
    • 隨以磨滅的富貴榮華
    • 煩惱來自於無明的憂怖
    • 由端言、端行而端心
  • 三十七、如貧得寶:此修善一日,勝於淨土百年,誨喻勸行,轉相教化
    • 安於當下的修行生活
    • 苦海無邊只待回頭
    • 改過向善才能感得所願有成
    • 彼此互為勸轉相教
  • 三十八、禮佛現光:佛勸禮念求見依正,現瑞證轉,彼此同見
    • 與清淨平等覺相應的定心
    • 樂於親近之則必能願生之
    • 能慈悲利他就是最大的瑞相
    • 彼此同見的心靈相契
  • 三十九、慈氏述見:佛問當機各述所見,彌勒問胎化因緣
    • 因於清淨心的所見
    • 因於清淨心的所聽
    • 入於人群的往來無礙
    • 人物差異源於見地不同
  • 四十、邊地疑城:疑惑佛智,但猶信罪福,續念得生,道止邊界
    • 於佛智、於淨土的深信不疑
    • 堅定與續念的互為增長
    • 因疑猶心所導致的自受困
    • 開展斷疑生信的智慧
  • 四十一、惑盡見佛:知惑苦以斷眾疑,以無相智慧,趣佛菩提,當生佛剎
    • 明信諸佛無上智慧以得大利
    • 由獨自享樂至眾樂的大樂
    • 於修福亦不可執著
    • 以清淨心行持一切
  • 四十二、菩薩往生:此界、他方菩薩往生無盡
    • 改變行為即改變命運
    • 小行漸積可成大德
    • 廣納他方無所不遍的心量
    • 領解時空間的無窮無盡
  • 四十三、非是小乘:讚念佛第一以勸信,勸依教奉行而勿疑
    • 相應於本性將自得歡喜心
    • 一心一念一佛號是為第一
    • 安住於當下的一呼一吸間
    • 一心保持於佛聖之法的難得聽聞
  • 四十四、受菩提記:受持不退無疑,決定得生、受記佛讚
    • 種善因必得廣大助緣
    • 勝解才能樂於修持
    • 融個己以入整全的生命體
    • 同一佛心則同受佛讚
  • 四十五、獨留此經:末世求生勿疑,慈愍留經百歲,值經隨願得度
    • 返歸於自性的安然
    • 奉行經義的難能可貴
    • 恆持永續的信心與艱難
    • 深信者必是非凡
  • 四十六、勤修堅持:囑護無上深法,順教護法久住,常念修善求生
    • 弘揚佛聖之道的人才難可值遇
    • 守護傳承的重責大任
    • 由己身之行而推廣於他人
    • 護法久住由我開始
  • 四十七、福慧始聞:昔修福慧聞經,持演救世,信受得度
    • 自修自得的福慧與福德
    • 恆持一心的目標
    • 以佛聖為典範而追隨之
    • 念佛是為成佛以廣度眾生
  • 四十八、聞經獲益:小乘、大乘皆得益,普記十方、諸天讚供
    • 聞法修習終必得益
    • 各方皆能受益的大乘精神
    • 十方皆可同往的淨土
    • 行事合宜感得天地祥瑞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07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