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22
「我們應該做的是讓三者各歸其位: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社會的歸社會;三者各司其職,各守本分,互補互助,相互制衡;這才是應對日益複雜的經濟社會生活的正確選擇。」
—郭于華
新時期中國的社會轉型,是以70年末80年代初的經濟制度變革為起點的,即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程。這一社會結構性變遷的成本和收益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的分佈是不同的,在人民生活有限改善的同時特殊利益集團日漸坐大,壟斷和攫取了大部分資源和巨額財富,致使中國形成完全失衡的社會結構。人們似乎都活在一種荒誕之中,匪夷所思之事應接不暇,然而卻又對荒誕習以為常,安之若素。
荒誕荒唐是社會生態惡化的表現,社會病症有其內在的結構肌理和制度機制。郭于華是長期研究社會基層的學者,本書集合了她多年來對中國內地社會的研究心得,全書共三部分,透過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呈現和分析社會生態諸相,並以社會學角度解構內地社會的問題肌理,探討社會生態惡化並走向潰敗的深層原因。
沒有權力的惡化,人性不會變得如此邪惡,人心不會如此麻木。作者嘗試從民眾、管治者、社會治理三方面着手,以學術性和公共性相結合的方式,探尋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即如何形成良性社會生態,如何促成社會的正常發育,以及作為普通人在推動社會走向文明的過程中應該和能夠做些什麼。
要求不高,正常就好。
沒有權力的惡化,人性不會變得如此邪惡,人心不會如此麻木。作者嘗試從民眾、管治者、社會治理三方面着手,以學術性和公共性相結合的方式,探尋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即如何形成良性社會生態,如何促成社會的正常發育,以及作為普通人在推動社會走向文明的過程中應該和能夠做些什麼。
要求不高,正常就好。
- 作者序(第ix頁)
- 社會生態與「平庸的惡」(第1頁)
- 1 勿因平庸而作惡(第3頁)
- 2 黑窯之惡 文明之痛(第7頁)
- 3 培養「精明人」的社會(第13頁)
- 4 少兒不宜 • 百姓不宜 • 官員更不宜(第16頁)
- 5 這是一個相互投毒的社會?(第21頁)
- 6 大學生態系列(第25頁)
- 7 群體性事件與信息黑洞(第41頁)
- 8 讓我如何不暴戾?(第49頁)
- 9 「山寨」文化的山寨理解(第59頁)
- 10 世界工廠的「中國特色」 — 新時期工人狀況的社會學鳥瞰(第69頁)
- 11 紫金《鄉愁》系列採訪 — 當農村趨於凋敝農民卻並未「終姞」(第93頁)
- 12 初心所在 以人為本(第104頁)
- 公共視野學術視角(第111頁)
- 13 從社會學的想像力到民族志的洞察力(第113頁)
- 14 金融危機與我們的社會(第142頁)
- 15 社會學視角中的「黑社會」(第150頁)
- 16 關於「狼奶」的社會學想像(第159頁)
- 17 普通人的歷史權利(第167頁)
- 18 「草泥馬」 — 互聯網時代「弱者的武器」(第181頁)
- 19 不要用「一分為二」消弭了是非善惡的界線(第185頁)
- 20 文革離我們有多遠?(第188頁)
- 21 「文化大革命」的記憶與反思 — 《迷冬:青春的狂歡與煉獄》的社會學解讀(第195頁)
- 22 馬克思社會思想再思考(第203頁)
- 23 福山的慧眼 — 社會資本的積累與自發社會的力量(第225頁)
- 24 最美是自由 — 由張耀傑的《民國紅粉》談女性的自立與自由(第240頁)
- 邁向文明方為正途路(第247頁)
- 25 洞悉共產主義制度及其轉型 — 轉型社會學論綱(第249頁)
- 26 和諧社會三論(第281頁)
- 27 克服社會恐懼症(第288頁)
- 28 社會進步 勢在必行(第297頁)
- 29 我們究竟有多特殊?(第310頁)
- 30 憲政之路,光明之路(第317頁)
- 31 從批「普世價值」到信「宇宙真理」 — 夢醒何時?(第325頁)
- 32 參與和表達 — 打破僵局的希望(第330頁)
- 33 公私界線如何劃分?公共討論何以可能? — 老畢事件的社會學思考(第337頁)
- 34 公民權利的政治學(第349頁)
紙本書 NT$ 706
單本電子書
NT$
49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22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2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