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初版為木馬文化《弘一大師的七部人生禪》
人生需要一種淡然樸實的美感。
弘一大師的七部人生禪,60則小故事,
讓你在生活中時常保持一顆安寧清淨的心 ,從容細細體會人生。
語靜、身心靜。
真正的清淨是在心裡,最美的風景也是在心裡,而不在身外。
人生需要一種淡然樸實的美感。
弘一大師曾說過︰「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的七部人生禪,讓你在生活中時常保持一顆安寧清淨的心 ,
從容細細體會人生。學習在人生中雲淡風輕。
【學問卷】
「世事洞明皆學問」。日常生活中原本就存在著許多美妙的東西,大師教導我們用心靈去聆聽、去學習,是希望我們不要太匆忙,太匆忙的人總不能學習得更深入,要知道浮於表面的學習遲早會讓你推翻重來。
【敦品卷】
人世間的欲望沒有止境,沒有盡頭,因而才有那麼多人被物欲情欲所束縛。一旦被欲望所控制,不管你身份地位如何,是否在當下達到了目標,內心都不會感受到真正的滿足。
【處事卷】
真正的慈悲是發自於內心有利於他人的想法、作為,不是以作秀為目的,更不是獲得名譽聲望的工具。
【接物卷】
與人刻薄,也是與己刻薄,我們只有始終保持一顆尊重他人的善良之心,避重就輕,給對方一定空間,才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創造更多的彼此溝通交流的可能。
【惠吉卷】
事物本身並不存在好壞,是我們心中存在好壞才會在事物上映照出參差區別。世上有很多東西在起初也都是沒有價值差異,是我們因為一己所欲才替它們貼上名利的標籤,使得自己的情緒因為擁有或失去它們而起起伏伏。
名人推薦
李偉文(作家)
游乾桂(作家)
- 第一章 學問卷 聆聽學習,你的心不再是狹窄的通道(第7頁)
- 把心打開觀察萬物氣象,聆聽萬籟聲音(第8頁)
- 敬畏獨處之時,享受安靜體悟慎獨(第14頁)
- 方生方死,跟隨萬物規律(第19頁)
- 讀書為佳,努力精進勿懈怠(第25頁)
- 學習不可本末倒置,先器識後文藝(第30頁)
- 聖賢絕無標新立異,世間法中覺悟於心(第35頁)
- 最好的學問是彼之感我,得到人心(第41頁)
- 最高的快樂是行善助人,贈幸福予人(第46頁)
- 第二章 存養卷 止息妄念,只有自由的心才是平和的(第53頁)
- 存養需先止息妄念,清心淡泊(第54頁)
- 多學靜坐,以收斂浮氣(第59頁)
- 以理制欲,理勝則心平氣和(第65頁)
- 存養宜「緩」,言語靜默舉止從容(第70頁)
- 順境逆境皆人生,臨喜臨怒要心平(第74頁)
- 胸襟開闊涵養存心,方無疑慮和畏懼(第79頁)
- 自身修持清淨超脫,對待他人不可心量狹窄(第83頁)
- 無事時心存明鏡,遇事時果斷處理(第88頁)
- 如意時淡泊不染,失意時泰然處之(第92頁)
- 第三章 持躬卷 信仰行動,執著善行進入生命之流(第97頁)
- 凡事當適可而止,做到遊刃有餘(第98頁)
- 才華不可膚淺外露,大智若愚為佳(第103頁)
- 切忌歇斯底里,情緒不可發揮到極致(第109頁)
- 話說到恣情痛快時,宜自持靜默(第114頁)
- 弓不可拉太滿,留他人立足方無害於己(第118頁)
-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不自欺不欺人進而不欺萬物真理(第122頁)
- 以情恕人保全他人友誼,反躬自責要深刻誠懇(第127頁)
- 謙虛退讓,為自己留有轉身餘地(第133頁)
- 包容忍讓,你的路沒有減少(第138頁)
- 第四章 敦品卷 清心少欲,美德名譽自然生成(第145頁)
- 愛惜名譽需寧靜而無所求,沽名釣譽易損己(第146頁)
- 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詩書音樂能使人勤勉尚志(第151頁)
- 錢財來之有道去亦有道,才能不為其婢奴(第156頁)
- 言行知理恭謹,才能滋養品德和名譽(第162頁)
- 自我標榜也許與眾不同,但急於求名實乃無根之樹(第167頁)
- 切勿攀附權貴,名譽不是強求沾染而來(第171頁)
- 品行端正首先心內有理,搖擺不定易損名譽品格(第177頁)
- 第五章 處事卷 心智上乘,慈悲不是一個名詞(第181頁)
- 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第182頁)
- 不知為不知,切勿不懂裝懂(第187頁)
- 無事生事的人,薄福損己(第191頁)
- 世間自取苦人多,遇事宜化小了之(第195頁)
- 心中無事真心無念,清淨而心生智慧(第199頁)
- 辦事全在圓融周密,思慮深遠(第204頁)
- 貪圖私欲難成大事,眾人的憤怒不可侵犯(第209頁)
- 既有無私之舉,也當調和人心(第214頁)
- 審視自身能力德行,觀察時機才能成事(第219頁)
- 為人之道貴在凡事留心(第224頁)
- 第六章 接物卷 律己宜帶秋氣,接物須帶春風(第229頁)
- 能辨識方會取捨,己私為小蒼生慧命為大(第230頁)
- 舍一己方便,得終生之無憂(第235頁)
- 涉世以慎言為先,閒談莫論人非(第240頁)
- 面對誹謗,應不辯解善包容(第245頁)
- 遇到輕狂者,當施予穩重(第250頁)
- 浮華的人,應以平實去矯正(第254頁)
- 用溫和柔順的心境去安撫粗暴剛烈之人(第259頁)
- 對待他人應在錯中撿對,方止刻薄之心(第264頁)
- 對待自己應在對中挑錯,方知曉精進(第269頁)
- 第七章 惠吉卷 收斂光芒,讓自己成為一個無名氏(第275頁)
- 群居要守口,獨坐需防心(第276頁)
- 與萬事萬物融合,就要真誠,忠信(第282頁)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放之四海皆準(第290頁)
- 知足常樂知止常止,出世入世之法門(第295頁)
- 放下意在清心,收穫非同小可(第301頁)
- 立身為山般正直,待人似水般寬容(第307頁)
- 物極必反,與人留餘地自身避兇險(第315頁)
- 後記 禪是人們起心動念中的一滴水(第319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