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研究所指南:學術志趣. 跨域學習 產學合作. 跨界整合
-
點閱:16
3人已收藏
- 作者: 楊瑪利總編輯
-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發行 高見文化零售總經銷 日翊文化經銷
- 出版年:2017
- 集叢名:遠見,教育特刊
- 格式:PDF,JPG
- 頁數:148
- 附註:題名取自封面
- 系列書: 研究所指南(遠見),本系列共5本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編者的話/讀「對」研究所,畢業即戰力
文∕李建興
前陣子,受大學母校之邀,以咖啡沙龍的模式,幾位在職場打滾多年的老骨頭,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歷練與洗禮,讓目前還待在校園,正準備就職,抑或繼續升學的學弟妹能對未來有著更清楚的輪廓。
其實,剛開始獲邀時,深覺當之有愧,畢竟,能把自己的職涯當做「教材」的,最起碼得要出得了廳堂的「成功人士」,當時只能懷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想法,心虛前往。
孰料,負責主辦沙龍的是20多年前的同班同學,一見面,除了話當年,更無法免俗地互換名片,而當同學一「定焦」在名片上的頭銜後,下意識冒了一句話:「哇!還好你當時沒考上研究所!」
雖然,他意在恭維,但仍讓我好生尷尬。一來,我從不覺得,身為雜誌社的副總,有多了不起;二來,當年連考兩次研究所都落榜的「不良紀錄」,就這麼活脫脫地被攤在陽光下,更何況,當天還扮演著,替有心念研究所的學弟妹指點迷津的重責大任,而這一遭,自己的代表性,無疑大打折扣。
選擇念研究所 就要讀出自己的價值
回想起20多年前,念大傳系的我,大學即將畢業前就打定要升學。當時傳播相關系所可謂鳳毛麟角,再加上不少新聞傳播所,偏好跨界思惟,我們這種科班出身的,反而帶著「近親繁殖」的原罪而被否決,就算筆試考得再好,往往在面試被刷下。
不信邪的我,第一年名落孫山後,執念甚深,寧願延畢躲兵役,選擇再考一次。沒想到,背水一戰,連考七家後,還是沒能革命成功,反倒是,班上許多同學卻紛紛上了不同領域的研究所,一度讓我深感前途黯淡,頹廢了好一陣子。
或許「天公疼憨人」,只好乖乖去當兵的我,退伍後,正值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初入社會就找到薪水不錯的工作,當時機會多,幾年內,連跳了幾次槽就升到一定的職位。
所以人生際遇,實在難料。儘管沒讀研究所,好像對我職涯發展沒有太大影響,但我有時不免想像,若我當年考上研究所,會不會之後在職場更成功?只是這種假設題,不可能有答案。
其實,訪問許多讀過研究所的專業人士,讀研究所還是很有價值的。
我遇到的許多碩士學歷的菜鳥上班族,由於受過研究、論文的訓練,在思辨、工作方法、人脈,都遠比當年初出茅蘆的我,來得洗斂、成熟,省了不少跌跌撞撞的適應期。
況且,時代不同,當年職場上對於新人的容忍度強,有寬容的時間,可讓菜鳥慢飛,如今強調的卻是即戰力,似乎若在學校能有更深度的養成,不啻能加持未來的競爭力。
重點在於要怎樣為自己「儲備實力」!因此《遠見》延續幾年的《研究所指南》看似老生常談,卻由於「因時制宜」,每年主題不同,而極具年代意義和參考性。
今年,由具碩士身分的副主編謝明彧規劃執筆,由於其對於念研究所,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價值衝撞,導致不願誤人子弟的他,即便鼓勵念研究所,也歷經數次收斂和優化後,才產出今年的特刊。
總之,《2018研究所指南》,我們少了陳義過高的論述,著重的是過來人的現身說法,試圖從人性的角度,成為幫莘莘學子們解惑的工具好書。
- 編者的話 讀「對」研究所,畢業即戰力 文/李建興(第10頁)
- 研究所趨勢 工作錢景、鑽研學術、洞悉趨勢 掌握三大關鍵 找到你的優質研究所 文/謝明彧(第12頁)
- 工作「錢」景〉不同學門、學歷薪資比一比 工程、商管高學歷吃香 設計、醫藥重實務經驗 文/謝明彧(第24頁)
- 學術志趣 洞悉論文選題盲點 最熱門論文關鍵字「滿意度」連四年奪冠(第26頁)
- 學術志趣典範〉台北市立大學 國圖論文影響力冠軍 研究強調「接地氣」(第28頁)
- 跨域學習 打破傳統系所藩籬 統合多元學術專長 培養興趣不怕沒出路(第30頁)
- 跨域學習典範〉交通大學跨域學程 打造科技「非型人才」把學習本質還給學生(第32頁)
- 產學合作 突破學用落差困境 架起熱門職缺橋梁 學生畢業即就業(第34頁)
- 產學合作典範〉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 串接學校、企業、政策 構建產學大聯盟(第36頁)
- 跨界整合 創新課程應運而生 從專業延伸應用 融入創新科技能力(第38頁)
- 跨界整合典範〉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主打「科際」整合能力 讓學生從 PM 晉升 RDM(第40頁)
- 校長經驗談 學界前輩不藏私傳授 這些事一定要早知道 八位校長經驗談 練足軟硬實力(第43頁)
- 實踐大學校長 陳振貴 謹記初心 實踐自己想要的未來 文/謝明彧(第44頁)
- 萬能科技大學校長 莊暢 站在師長肩上 提早看見世界趨勢(第46頁)
- 中央大學校長 周景揚 評估學習動機 務實找出差異化(第48頁)
- 中臺科技大學校長 李隆盛 學歷只是敲門磚 專業能力才是重點 文/張瓊方(第50頁)
- 暨南國際大學校長 蘇玉龍 培養專注與想像力 趁早立定志向(第52頁)
-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 楊能舒 擁國際移動力 在全世界都能生存 文/謝明彧(第54頁)
-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 施光訓 放下生產者導向 轉換成消費者思考(第56頁)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 楊慶煜 立志把書讀透 研究學問才快樂(第58頁)
- 學群導覽 應考資訊+就業方向+校園現場 認識 18 大學群 邁進人生大道 文/編輯部 整理/張瓊方(第60頁)
- 工程學群 智慧聯網應用廣 跨領域通才最搶手(第62頁)
- 資工資管學群 大數據+物聯網 最熱門人才職缺(第66頁)
- 地球與環境學群 知天文通地理 營造環境和諧關係(第70頁)
- 醫藥衛生學群 迎戰高齡化社會 聚焦整合醫學(第74頁)
- 生命科學學群 揭開生命奧妙 尋覓未來解方(第78頁)
- 生物資源學群 生態產業興盛 跨領域人才正搶手(第82頁)
- 數理化學群 從食安到太陽能 發展面向多又廣(第86頁)
- 新聞傳播學群 擁抱新媒體 掌握社群、數位科技(第90頁)
- 文史哲學群 擺脫學術象牙塔 多元發展彈性更大(第94頁)
- 法政學群 金飯碗不再吃香 進修第二專長前景旺(第98頁)
- 社會與心理學群 專業關懷、傾聽 對抗藍色憂鬱潮(第102頁)
- 教育學群 拓展跨領域實力 無懼少子化衝擊(第106頁)
- 管理學群 多元智能當道 專業加值勤練功(第110頁)
- 財經學群 金融業搶攻海外 充實外語如虎添翼(第114頁)
- 遊憩與運動學群 深度旅遊引領潮流 打造獨特價值(第118頁)
- 藝術學群 洞悉市場取向 培養趨勢敏銳度(第122頁)
- 建築與設計學群 瞄準綠建築、長照 大膽跨界創新(第126頁)
- 外語學群 加強職場專業英文 打造藍海競爭力(第130頁)
- 學長姐帶路 導航 9 大熱門產業 接軌職場不迷惘 學長姐帶路 放心衝刺職涯(第133頁)
- 1〉電信公司品牌管理師 林意茹 藝術結合行銷思惟 為品牌打造亮點 文/陳問荷(第134頁)
- 2〉四方報主編記者 李澍 多方接觸不同領域 培養深度個人觀點(第135頁)
- 3〉國小教師 劉意婷 深思教育意義 複雜道理要簡單表達(第136頁)
- 4〉科技公司管理部副理 張友明 會計原理融會貫通 協助企業解讀情勢(第137頁)
- 5〉Umbo CV 工程師 孫承憲 學習實作解決問題 迅速迎接職場挑戰 文/陳祖傑(第138頁)
- 6〉外資銀行企業金融暨投資銀行事業群副理 林宗翰 認清自我職涯目標 發展多元核心能力(第139頁)
- 7〉協恆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詹晉鑒 廣泛閱讀外國文獻 找出台灣進步道路(第140頁)
- 8〉中國東方航空航線員 洪啟豪 研究個案獨立思考 從容面對每位顧客(第141頁)
- 9〉品質管理工程師 黃雅翎 靈活運用統計理論 投入產業得心應手(第142頁)
紙本書 NT$ 180
單本電子書
NT$
15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