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近代龍神信仰:龍.船.水與競渡
  • 點閱:80
    17人已收藏
  • 作者: 黃麗雲著
  • 出版社:博揚文化
  • 出版年:2012
  • 集叢名:人文:32
  • ISBN:9789866543616
  • 格式:PDF,JPG
  • 頁數:304
  • 書籍難度(SR):599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九年級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6-26

龍,一直被視為帝王的圖騰,具有掌握政權的力量,用之民間則行使祭儀以利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船原代表上層社會的國家體制,象徵帝王的化身,借龍船行使競渡時則有驅疫禳災之實質社效,擴大其意義則活絡地域社會的經濟。

水是競渡時的載體,因是自然法則的要素,成為人類生存不可欠缺的源體。龍、船、水三體合一能達宇宙平衡的天理,含普世的宗教意識又發揮固有的經濟效益,這便是龍舟與競渡的象徵原理與實質社效。

黃麗雲

東吳大學日本語學科學士、 日本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日本學專門碩士、兵庫教育大學連合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

曾任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講師兼秘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長期從事教職與研究,學術與授課範圍為日本語、日本社會文化、臺灣歷史與生活文化,現兼任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持續鑽研龍神信仰的文化脈絡與傳承延續,特別是屈原與龍舟競渡的議題。

今後將涉獵孔學體系與王爺信仰的關係性研究。

重要論文發表於東京論說資料保存會:《中國關係論說資料》第五十、五十一期,博士論文《臺灣龍舟競渡史——與長崎、沖繩的比較》、學術專書《近代龍神信仰-龍‧船‧水與競渡》(博揚文化,2012),田野調查遍及中國、日本(長崎、沖繩)、臺灣等。


  • 序1(第III頁)
  • 序2(第V頁)
  • 序3(第VII頁)
  • 第一章 緒 言(第1頁)
    • 一、華夏龍跡(第1頁)
    • 二、研究現況(以臺灣為對象)(第4頁)
    • 三、本書重點(第7頁)
    • 四、「請水仙」與「划水仙」儀式(第16頁)
  • 第二章龍舟與競渡的象徵原理並實質社效(第19頁)
    • 一、前言(第20頁)
    • 二、何謂龍神信仰(第22頁)
    • 三、龍舟與競渡(第27頁)
    • 四 、宗教和競技的「顯性」與「隱性」(第31頁)
    • 五、結語(第38頁)
  • 第三章 龍舟文化等同政權符號―屈原崇拜的國際競渡比較(第41頁)
    • 一、龍舟文化的系統及考察(第42頁)
    • 二、屈原與「祭龍」(第45頁)
    • 三、祭龍日行龍舟競渡(中國、臺灣、日本的比較)(第52頁)
    • 四、日本學者的研究(第59頁)
    • 五、結語(第60頁)
  • 第四章 清代臺灣「端午競渡」―風俗繪卷.方志等的探討(第67頁)
    • 一、龍神信仰的追溯(第72頁)
    • 二、清風俗圖卷等的競渡(第74頁)
    • 三、清方志與書籍記錄等的競渡(第81頁)
    • 四、結語(第98頁)
  • 五章 日治時期的扒龍船―「地方」與「官方」、「主流」與「非主流」(第101頁)
    • 一、民營與官營(第101頁)
    • 二、「地方扒龍船」的研究資料(第102頁)
    • 三、「官方扒龍船」的記錄和照片(第115頁)
    • 四、結語(第121頁)
  • 第六章 〈臺灣日日新報〉扒龍船記事―歷史意義與社會價值(第123頁)
    • 一、本島人、內地人的分野(第124頁)
    • 二、研究動機和欄表解說(第128頁)
    • 三、扒龍船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第130頁)
    • 四、記事標題與內文、照片(第155頁)
    • 五、結語(第167頁)
  • 第七章臺北洲美里龍舟文化祭─屈原宮觀光計畫的期待(第171頁)
    • 一、屈原宮觀光發展計畫(第172頁)
    • 二、屈原宮的歷史和機能(第174頁)
    • 三、洲美里龍舟文化祭(第176頁)
    • 四、洲美里扒龍船的臺灣北地域比較(第182頁)
    • 五、結語(第185頁)
  • 第八章 嘉義端午龍舟鬥―東石港王船祭的前端儀式(第187頁)
    • 一、嘉義「端午龍舟鬥」之源起(第189頁)
    • 二、「王船祭」的前端儀式(第193頁)
    • 三、 東石港的信仰中心――先天宮(第200頁)
    • 四、東石港「端午龍舟鬥」的經緯(第203頁)
    • 五、結語(第207頁)
  •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臺灣端午扒龍船(第215頁)
    • 一、終戰前之部(第216頁)
    • 二、日本統治期的臺灣扒龍船(第223頁)
    • 三、終戰後之部(第228頁)
    • 四、結語(第247頁)
  • 第十章 後 言(第257頁)
    • 一、祭祀儀式性格的現狀一覽表(第263頁)
    • 二、競漕用船及競漕要項一覽表(第264頁)
  • 參考文獻(第269頁)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15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6-2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