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06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傳統工藝經當代美學詮釋,讓原民文化大放「藝」彩。(林旻萱攝)
【編者的話】
原住民告訴我們的事
曾有位原住民好友跟我說:「部落裡隨處都是智慧,連小朋友都可能是你的老師。」向部落「學習」,彰顯的是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人類學家作「研究」的模式。部落不再只是被動地作為我們分類、解析的對象,而是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是一個由雙方共同參與和分享的動態過程。也唯有在真正進入部落之後,才會「發現」這座活教室,並透過實地踏查與親身體驗,讓許多生動有趣的原住民知識,自然而然地印入腦中。
今(2020)年8月由《光華》、台亞會及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從部落走向世界──原民影像、音樂再發現」座談活動,首度前往台東美術館舉辦。現場邀請到研究南島文化的專家學者及藝文人士與會,兩天一夜的文化沙龍,除了有精彩的南島文化論述,原住民音樂人也公開分享他們與東南亞及大洋洲國家的交流經驗。
而《光華》長期關注原住民相關議題,早在1983年6月刊就已刊出〈青山綠水間,歌聲好悠揚——信義鄉〉,記錄了當時信義鄉原住民生活的情景;1993年12月刊更以「回到部落VS.愛在他鄉」為封面故事主題,報導汐止樟樹灣一帶「山光社區」阿美族的生活。原住民的議題,豐富且多元,包含族群起源、歲時祭儀、經濟生產、藝術文化、社會運動等層面,透過報導讓讀者感受到原民文化中繽紛且多彩的一面。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將試圖探討原住民在音樂、戲劇、工藝、建築的傳統與創新,以及生活智慧的傳承與延續,讓「原」藝之美,拉近人與人、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距離。
此外,本次的「島嶼行旅」單元,將帶您以騎行方式, 走訪恆春、墾丁、鵝鑾鼻、阿朗壹古道等南國風光,以及曾是紅木家具重鎮的桃園大溪,是如何透過地方創生,為老街區注入新的活力。還有時下熱門的P o d c a s t話題,讓知名製作與媒體人,帶您了解Podcast如何在台灣崛起與發展,以及製作P o d c a s t節目的訣竅。而今年唐獎有哪些得獎者,以及對世界做出了哪些貢獻?移民署「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中又有哪些精采的分享?盡在本期《光華》報導當中。
原住民告訴我們的事
曾有位原住民好友跟我說:「部落裡隨處都是智慧,連小朋友都可能是你的老師。」向部落「學習」,彰顯的是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人類學家作「研究」的模式。部落不再只是被動地作為我們分類、解析的對象,而是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是一個由雙方共同參與和分享的動態過程。也唯有在真正進入部落之後,才會「發現」這座活教室,並透過實地踏查與親身體驗,讓許多生動有趣的原住民知識,自然而然地印入腦中。
今(2020)年8月由《光華》、台亞會及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從部落走向世界──原民影像、音樂再發現」座談活動,首度前往台東美術館舉辦。現場邀請到研究南島文化的專家學者及藝文人士與會,兩天一夜的文化沙龍,除了有精彩的南島文化論述,原住民音樂人也公開分享他們與東南亞及大洋洲國家的交流經驗。
而《光華》長期關注原住民相關議題,早在1983年6月刊就已刊出〈青山綠水間,歌聲好悠揚——信義鄉〉,記錄了當時信義鄉原住民生活的情景;1993年12月刊更以「回到部落VS.愛在他鄉」為封面故事主題,報導汐止樟樹灣一帶「山光社區」阿美族的生活。原住民的議題,豐富且多元,包含族群起源、歲時祭儀、經濟生產、藝術文化、社會運動等層面,透過報導讓讀者感受到原民文化中繽紛且多彩的一面。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將試圖探討原住民在音樂、戲劇、工藝、建築的傳統與創新,以及生活智慧的傳承與延續,讓「原」藝之美,拉近人與人、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距離。
此外,本次的「島嶼行旅」單元,將帶您以騎行方式, 走訪恆春、墾丁、鵝鑾鼻、阿朗壹古道等南國風光,以及曾是紅木家具重鎮的桃園大溪,是如何透過地方創生,為老街區注入新的活力。還有時下熱門的P o d c a s t話題,讓知名製作與媒體人,帶您了解Podcast如何在台灣崛起與發展,以及製作P o d c a s t節目的訣竅。而今年唐獎有哪些得獎者,以及對世界做出了哪些貢獻?移民署「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中又有哪些精采的分享?盡在本期《光華》報導當中。
-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第1頁)
- 章魚入侵(第1頁)
-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第2頁)
- 原住民告訴我們的事(第2頁)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第6頁)
- 母者手中線 林介文的織路(第6頁)
- 回家跳舞 布拉瑞揚舞團(第16頁)
- 激盪部落多元樣貌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第26頁)
- 用自然編織 台11線上的亮光處:光織屋(第36頁)
- 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第50頁)
-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第56頁)
- 不義遺址:安康接待室(第56頁)
- 全球視野 Global Outlook(第66頁)
- 對世界作出貢獻 2020年唐獎(第66頁)
- 島嶼行旅 Around Taiwan(第74頁)
- 大溪學 在傳統中演繹新日常(第74頁)
- 恆春半島.古調新唱 騎行台26線(第86頁)
- 藝文脈絡 Cultural Trends(第98頁)
- 《光華》名人座談:從部落走向世界 原民影像、音樂再發現(第98頁)
- 產業新創 Entrepreneurship(第108頁)
- 當新聞遇見Podcast 聽見報導的另一種聲音(第108頁)
- 多元族群 Communities(第116頁)
- 夢在異鄉成真 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第116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