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五四文學及其精神作為價值與審美的評價標準,以「自由與革命的關係、五四文學與革命文學的關係」為研究視角,觀照和評判丁玲1949年之後的思想與創作歷程。
全書共七章。第一章將五四文學作為參照起點,通過對丁玲1949年之前思想與創作矛盾的分析,指出了在兩種文學傳統影響下「兩個丁玲」的存在。以下六章作為全書的主體,以兩種文學傳統的影響為視角,以比較鮮明的人文情感和價值介入,通過對大量史料的鉤沉、梳理和對丁玲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對1949年後丁玲各個時期複雜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以及思想與創作上的矛盾作出了具體的呈現和細密的剖析,從而揭示了丁玲真實的內心世界,還原了一個真實、複雜的「丁玲形象」。
- 第一章 從兩種傳統中走來(第1頁)
- 第一節 走向「革命」(第1頁)
- 第二節 「自由」的潛流(第21頁)
- 第二章 做好一名小號兵──跨進新的時代來(一)(第37頁)
- 第一節 跨進新體制(第37頁)
- 第二節 主編《文藝報》(第51頁)
- 第三節 主持中央文學研究所(第69頁)
- 第三章 要看見旁人看不到的東西──跨進新的時代(二)(第101頁)
- 第一節 歷史地對待歷史(第101頁)
- 第二節 一本書主義(第111頁)
- 第三節 戰勝教條主義(第126頁)
- 第四章 風暴襲來(第139頁)
- 第一節 風暴初起(第139頁)
- 第二節 辯正與抗爭(第150頁)
- 第三節 反右與再批判(第161頁)
- 第五章 風雪人間(第181頁)
- 第一節 到北大荒去及其前後(第181頁)
- 第二節 苦難的歷程(第191頁)
- 第三節 個性‧信念‧情感(第204頁)
- 第六章 自由的呼喚(第235頁)
- 第一節 平反之路(第235頁)
- 第二節 韋護精神(第252頁)
- 第三節 《「牛棚」小品》與其他(第264頁)
- 第七章 政治的夢魘(第287頁)
- 第一節 固著的政治情結(第287頁)
- 第二節 《杜晚香》內外(第302頁)
- 第三節 遙遠的回聲(第311頁)
- 第四節 訪美之行(第326頁)
- 第五節 文人相輕的背後(第338頁)
- 尾聲(第361頁)
- 主要參考文獻(第363頁)
紙本書 NT$ 440
單本電子書
NT$
308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