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新新聞 2020/09/30 [第1752期]:海峽中線消失 共機攻台只需200秒
  • 點閱:5
    6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09
  • 格式:PDF,JPG
  • 頁數:100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30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海峽中線消失 共機攻台只需200秒
 
若共機進入台灣12浬領空,80秒即可扺達台北上空

 
解放軍以明確的宣示及行動,否定兩岸存在多年以海峽中線為軍事分界的默契,讓台灣空防作戰陷入被動劣勢。
 
海峽中線距台灣海岸最短處約36浬,共機從中線抵達我海岸線只要花200秒;若共機進入12浬領空,約80秒即可達台北上空。
 
而台灣軍方為預防擦槍走火,將戰備規定中的「第一擊」改為「自衛反擊權」,約束我方飛行員須在對方有明顯敵對行為時才能開火,這讓我空軍應對共機時更加被動。
 
海峽中線消失後,共軍機艦恐會切香腸式地迫近台灣本島,國軍海、空及地面兵力攔截、追監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晏明強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52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專欄(第6頁)
    • 顧爾德專欄 比民進黨年輕 三個世代的天然獨(第6頁)
    • 陳東豪專欄 王毅訪日 菅義偉對中態度觀察點(第8頁)
    • 林庭瑤專欄 歐陽娜娜的「祖國」(第9頁)
    • 姚人多專欄 聯合國大會中的美國與中國(第10頁)
    • 郭正亮專欄 吳釗燮潑冷水是真醒了?(第12頁)
    • 揭仲專欄 跨越中線後 中共的下一步(第54頁)
    • 蔡宏政專欄 萊克多巴胺的科學與政治(第56頁)
    • 陳錦稷專欄 保險業接軌國際要循序漸進(第58頁)
    • 呂紹煒專欄 鬧劇壓過專業 街口託付寶難過關(第60頁)
    • 蕭子昂專欄 美國白人中間選民的抉擇(第88頁)
    • 張倩燁專欄 川普會和平移交權力嗎?(第90頁)
    • 華爾街日報精選 螞蟻金服投資者需了解的五件事(第92頁)
    • 米果專欄 習慣的飛機聲(第94頁)
  • 焦點人物 政治人物如何變網紅? 開箱林昶佐的直播間(第14頁)
  • 焦點(第16頁)
    • 淪李恒隆金錢豢養的家臣,蘇震清、廖國棟、徐永明醜態畢露 攤開貪婪「利委」收錢喬事對話錄(第16頁)
    • 檢調蒐證五年,兩度遇內鬼洩密給蘇震清 誰是SOGO案專案小組裡的「劉建明」?(第20頁)
  • 政壇透視(第22頁)
    • 前進「海峽中線」另有隱藏版要務 蔡英文澎湖面試新總統府侍衛長(第22頁)
    • 美豬牛、健保、核食,國民黨磨刀霍霍 戰蔣萬安、侯友宜 陳時中得拆一堆地雷(第24頁)
    • 台海兵凶戰危,總統雷達全開 冬瓜檸檬透露了蔡英文決策情緒緊繃(第26頁)
    • 每個月都傳要換閣揆 派系擋火牆 蔡英文先不動蘇貞昌(第27頁)
    • 時勢比人強,民眾黨變小藍? 時代力量成小綠? 各有盤算 立法院進入新合縱連橫時代(第29頁)
    • 自認美豬、軍購立場清楚,不至於讓美國認為國民黨反美 友中漸成死路 江啟臣專注親美(第30頁)
    • 欲靠公投蓄積民氣,著眼於二○二二年選舉 國民黨圖翻身 寄望二○一八年成功經驗(第32頁)
  • 封面故事(第37頁)
    • 當海峽中線消失,台灣首都空防關鍵80秒 共機越中線攻台 只花200秒(第37頁)
    • 解放軍台海內戰化演練,國軍維持紅線十二浬內開火 共機如進逼內水 我不排除空中撞機攔截(第40頁)
    • 不受國際法承認,關係和緩時默認,台海緊張則「不存在」 解讀海峽中線的前世今生(第43頁)
    • 打造「台灣堡壘」制衡中國,國軍將具備反跨海作戰能力 老美掐好時機鬆綁軍售 中科院屢挨悶棍(第46頁)
  • 軍事縱橫 行政院預計花五十四億改造資通電軍營區 「國家級網軍」築新窩曝兩浪費一危險(第49頁)
  • 風雲人物(第50頁)
    • 藍綠美豬對決意外成箭靶,「情緒攻擊讓人心累」 「小燈泡媽媽」標籤讓王婉諭遭霸凌(第50頁)
    • 萬眾矚目對戰陳時中 蔣萬安更在意被蘇貞昌電爆(第52頁)
    • 她讓女人可以舒服做自己 黃艾莉靠單口相聲登《時代》百大人物(第74頁)
  • CEO想什麼(第62頁)
    • 敏成領軍串起防疫產業與供應鏈 盛弘楊弘仁攜手台廠打世界盃(第62頁)
    • 官股銀行董座親身實驗自家理財商品 凌忠嫄是彰銀的超級業務員(第64頁)
  • 財經解碼(第65頁)
    • 大同經營權之爭延長賽》公司派提名名單透露玄機 市場派棄黃國昌拱林文淵當主角(第65頁)
    • 消費者大舉翻多,看漲比例逆轉勝,房市出現轉多跡象 解析》房價上漲的元兇與幫兇(第67頁)
    • 買房、炒房再次成為全民運動,不動產放款餘額飆破十兆元大關 房地產大到不能倒 為何沒人敢捅馬蜂窩(第70頁)
  • 寰宇一周(第72頁)
    • 南韓公民遭北韓射殺焚屍,金正恩罕見道歉(第72頁)
    • 與習近平首次通話未提訪日,菅外交向美傾斜?(第72頁)
    • 疫情燒,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宣布「全季泡湯」(第73頁)
    • 舊勢力阻礙重生,黎巴嫩新總理組閣失敗下台(第73頁)
    • 波札那象群大暴斃,水源「藍綠藻」毒素作祟(第73頁)
  • 觀天下 亞伯拉罕的曙光照不亮中東黑暗的角落 以色列的和平是巴勒斯坦的苦難(第76頁)
  • 美中爭霸(第78頁)
    • 人民幣交易繞過金融監管,思想審查「圈住」海外中國人 三大理由讓美國禁微信站得住腳(第78頁)
    • 美日印澳「四國同盟」是印太戰略核心 QUAD成亞洲版北約?關鍵在印度(第81頁)
    • 川普、馬克宏、杜特蒂、莫里森接力痛罵中國 美歐聯大槍口一致 戰狼外交四面楚歌(第83頁)
  • 數字看中國 全球科研城市排名 北京蟬聯第一(第85頁)
  • 說書 舊帝國眼中的新帝國崛起(第86頁)
紙本書 NT$ 128
單本電子書
NT$ 115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30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