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1
這本書集中談及法治和香港法制面臨的困境, 全書共分為七部份:
第一部份為「法治篇」,希望為讀者提供一些對法制的基本認識 。
第二部份為「基本法篇」,當中涉獵一些相當具爭議的問題,例如人大釋法及釋法所應受到的限制、人大釋法的追溯力、三權分立及第23條立法的憲制責任等。
第三部份為「專題篇」,集中討論一些特定議題,如學術自由、一地兩檢和公民抗命,亦有一個專門系列,反思《逃犯條例》風波的前因後果。
第四部份為「法庭篇」,討論一些有趣或值得反思的案件,從中檢視我們的法律制度。
第五部份為「民主篇」,談到香港的核心價值如廉潔及良好管治,對歷任特首的評價及從法律角度看何謂民族自決等。
第六部份的「佔中篇」,由佔中談到《逃犯條例》風波,佔中和逃犯條例風波有不少相同之處,政府沒有在佔中事件中汲取教訓,才會造成《逃犯條例》的軒然風波。
最後一部份為「中國篇」,當中對一些具爭議的案件如劉曉波案的判詞作出評論,南海主權案,孟晩舟案以至中國對《聯合聲明》的看法,均顯示中國對法制問題的處理仍相當不成熟。
透過這些評論,除令讀者可以對一些具爭議的案件及社會事件有多一個角度的了解,亦希望可以加深讀者對法治和我們的法律制度的認識。
- 自序(第8頁)
- I 法制篇(第14頁)
- 法律的分類(第15頁)
- 法治(第17頁)
- 司法獨立(第19頁)
- 司法獨立與法官任命(第22頁)
- 法官的來源(第24頁)
- 法官的素養(第26頁)
- 透明的英國最高法院(第28頁)
- 海外法官(第30頁)
- 律師行業(第32頁)
- 專業守則:大律師和當事人的關係(第34頁)
- 誤導或欺瞞法院(第37頁)
- 資深大律師(第39頁)
- 法律外援(第41頁)
- 律師信(第43頁)
- 特首提誹謗訴訟(第45頁)
- 訟費(第47頁)
- 民事程序改革(第50頁)
- 陪審團制度(第56頁)
- 濫用司法覆核(第58頁)
- 酌情權(第60頁)
- 道德、良心與酷刑(第62頁)
- 觀感和真相(第64頁)
- 「人權自由並非絕對」的反思(第66頁)
- 消失的小組(第69頁)
- 《人權法案》與順利過渡(第71頁)
- II 《基本法》篇(第73頁)
- 大陸法與《基本法》(第74頁)
- 普通法制度(第76頁)
- 《中國憲法》和《基本法》:剩餘權力和隱含權力(第79頁)
- 《中英聯合聲明》的效力(第82頁)
- 法院錯判怎辦?(第85頁)
- 回歸二十年:香港和澳門(第87頁)
- 回歸二十年:《基本法》的解釋(第89頁)
- 回歸二十年:自我約束(第91頁)
- 回歸二十年:法治(第93頁)
- 回歸二十年:人心歸向(第95頁)
- 回歸二十年:歌德與批判(第97頁)
- 人大釋法(第99頁)
- 人大釋法是否具追溯力?(第110頁)
- 三權分立(第114頁)
- 特首凌駕三權?(第116頁)
- 權力的專橫(第118頁)
- 第二十三條立法與憲制責任(第125頁)
- 引入《國家安全法》與自行立法(第129頁)
- 開明紳士:分裂國家和言論自由(第131頁)
- 港獨與言論自由(第133頁)
- III 專題篇(第136頁)
- 《國歌法》(第138頁)
- 土地規劃與丁屋政策(第141頁)
- 逆權侵佔(第145頁)
- 一地兩檢(第147頁)
- 從「一國兩制」看學術自由(第163頁)
- 梁國雄對公法的貢獻(第181頁)
- 銅鑼灣書店事件簿:李波事件的疑問(第192頁)
- 銅鑼灣書店事件簿:林榮基案的處理「符合法治」?(第196頁)
- 法律和公義:「雙學三子案」和公民抗命(第199頁)
- 守法和違法:公民抗命(第203頁)
- 法律與道德的抉擇(第206頁)
- 逃犯條例風波系列:序幕(第208頁)
- 逃犯條例風波系列:法律漏洞(第211頁)
- 逃犯條例風波系列:各界的憂慮(第214頁)
- 逃犯條例風波系列:兩制的差異(第220頁)
- 逃犯條例風波系列:從和平示威走向暴力衝突(第226頁)
- 逃犯條例風波系列:走出困局(第232頁)
- IV 法庭篇(第239頁)
- 褫奪立法會議員議席的「宣誓案」(第240頁)
- 政治篩選(第248頁)
- 朋友(第251頁)
- 懲教政策檢討(第253頁)
- 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第254頁)
- 「只售內地人」(第256頁)
- 法治墮落(第258頁)
- 公義須彰顯於人前(第260頁)
- 監獄違紀與太平紳士(第261頁)
- 防貪條例適用於特首?(第263頁)
- 纏擾行為(第265頁)
- 刑責與道德責任(第268頁)
- 「W 案」的反思(第270頁)
- 同性伴侶(第275頁)
- 風水師的貪念(第277頁)
- 「曾蔭權案」(第279頁)
- 「放風箏案」(第283頁)
- 禍從天降(第285頁)
- 代母產子(第287頁)
- 知情權(第289頁)
- 醫護之間(第291頁)
- 長者的人身自由(第293頁)
- 「七警案」(第295頁)
- 從暴動罪談起(第297頁)
- 侮辱法官(第299頁)
- 辱罵執法人員罪(第301頁)
- 「佔中案」:一個開始的終結(第303頁)
- 立法與司法(第305頁)
- 披露廉署調查(第307頁)
- V 民主篇(第309頁)
- 民主制度(第310頁)
- 二○四七(第312頁)
-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第314頁)
- 民族自決(第316頁)
- 歷任特首(第318頁)
- 急流勇退(第321頁)
- 好事變壞事:故宮博物館(第323頁)
- 倒行逆施:馬凱事件(第325頁)
- 自毀長城(第327頁)
- 禮崩樂壞?彭定康的一席話(第329頁)
- 廉政公署與良好管治(第331頁)
- 「行李門」(第333頁)
- 廉潔自持(第335頁)
- 為與不為(第337頁)
- 黎明再來(第339頁)
- 香港特色(第341頁)
- VI 佔中篇(第343頁)
- 從六七暴動到一九騷亂(第344頁)
- 《白皮書》的失敗(第347頁)
- 佔中雜感:對話(第350頁)
- 佔中雜感:退一步海闊天空(第352頁)
- 佔中雜感:以退為進(第354頁)
- 佔中雜感:外國勢力(第356頁)
- 佔中雜感:從禁制令到包容社會(第358頁)
- 佔中雜感:佔中之後(第361頁)
- 佔中雜感:指鹿為馬(第363頁)
- 佔中雜感:譴責之後(第365頁)
- 「公民廣場案」(第367頁)
- 譴責,譴責,再譴責(第369頁)
- 化悲憤為力量(第371頁)
- 與同學的一席話(第373頁)
- VII 中國篇(第375頁)
- 不願回憶,未敢忘記(第376頁)
- 以言入罪的悲劇(第378頁)
- 「劉曉波案」:對中國法治的判決(第380頁)
- 太荒唐了:劉霞的錯!(第385頁)
- 法制的悲哀:「趙連海案」(第387頁)
- 「李旺陽案」(第389頁)
- 「南海仲裁案」(第391頁)
- 社會信用評級制度(第393頁)
- 中國的法治建設(第395頁)
- 千秋萬世(第397頁)
- 搖旗吶喊(第399頁)
紙本書 NT$ 370
單本電子書
NT$
259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1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