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概念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它最初用於解釋自然現象,後來逐漸向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伸展。目前,一談到「陰陽」就想到了《易經》,其實中國傳統思想都含有「陰陽」的思辨成份,老子就是一代表,儒家學說同樣含有陰陽思維,只不過是隱伏着的性質。本書的第一部分周密闡釋各主要的傳統思想中所含有的陰陽概念,包括了《易經》、《論語》、《老子》、《莊子》、《孟子》、《大學》、《中庸》、《韓非子》、《孫子兵法》與宋明理學等。
那麼,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陰陽概念又是否可以解析現代人們的社會經濟活動?本書的「現代篇」即旨在用陰陽觀點剖析企業活動、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世界各國的經濟關係、世界貿易關係、股票市場的活動、市場的預期行為、牛熊市的週期、外匯投資活動、期權的買賣、道德的他律與自律等,說明陰陽概念並非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有性,在現代人們的活動中也具有普遍性。
- 前言(第vii頁)
- 傳統篇(第1頁)
- 1 《易經》的陰陽觀(第3頁)
- 2 孔子思想的陰陽觀(第33頁)
- 3 老子思想的陰陽觀(第49頁)
- 4 莊子思想的陰陽觀(第61頁)
- 5 孟子思想的陰陽觀(第77頁)
- 6 《大學》與《中庸》的陰陽觀(第93頁)
- 7 宋明理學的陰陽觀(第105頁)
- 8 韓非子思想的陰陽觀(第127頁)
- 9 《孫子兵法》的陰陽觀(第143頁)
- 現代篇(第157頁)
- 10 陰陽合一、太極、陰陽協和(第159頁)
- 11 陰陽對立與陰陽轉化(第177頁)
- 12 陰陽平衡(第199頁)
- 13 金融投資的陰陽觀(一):股票投資與預期陰陽失衡(第199頁)
- 14 金融投資的陰陽觀(二):股價預測與心理預期(第219頁)
- 15 金融投資的陰陽觀(三):牛熊市與陰陽(第233頁)
- 16 金融投資的陰陽觀(四):外匯投資(第253頁)
- 17 金融投資的陰陽觀(五):期權與合成抵押證券(第269頁)
- 18 道德的陰陽觀(第281頁)
- 總結(第299頁)
- 參考書目(第307頁)
紙本書 NT$ 546
單本電子書
NT$
38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