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我們要怎麼讀歷史、寫歷史?
本書跳脫傳統的史學方法論書寫,以生活為起始點,從個人、家族到村里、城鎮,帶出歷史的生命之河,逐步切入到方法學的領域,以大眾史學的視角,申論村史、家族史的書寫,鋪陳田野調查的實作方法,導引史料的運用與解讀,進階到解釋歷史與歷史解釋的理論應用。
全書分就:什麼是歷史、生活的歷史,小歷史與大歷史、史籍一二三,論述歷史的縱深;再就:歷史的原野、書寫、礎石、田野、解讀、型模,敘論歷史的橫度;終以海洋史觀的歷史書寫為拋磚。
本書以專業的史學研究,解開歷史密碼,梳理歷史光譜,建構一個以台灣為中心的歷史知識論,是進入歷史殿堂的最佳導引地圖。
- 導 論(第1頁)
- 1.歷史的主角(第1頁)
- 2.歷史知識(第3頁)
- 3.開啟歷史大門的鎖鑰(第5頁)
- 4.歷史遠景(第8頁)
- 第一章 什麼是歷史?:歷史的密碼(第11頁)
- 1-1 明天過後,我們留下什麼?(第11頁)
- 1-2 古文明的奧秘(第18頁)
- 1-3 歷史顯影(第21頁)
- 第二章 歷史的原野:歷史的聲音(第23頁)
- 2-1 活在當下,往前追索(第23頁)
- 2-2 圖像、聲音、文字、情感(第31頁)
- 2-3 我們生命的搖籃(第42頁)
- 第三章 歷史的書寫:誰來寫歷史?(第45頁)
- 3-1 古今之變(第45頁)
- 3-2 誰在寫歷史(第52頁)
- 第四章 生活的歷史:民俗文化的歷史橫度(第59頁)
- 4-1 歷史的生命之水(第59頁)
- 4-2 歷史的深層智慧(第74頁)
- 4-3 歷史的樸素臉孔(第79頁)
- 第五章 小歷史、大歷史:家族史到社會史的歷史縱深(第83頁)
- 5-1 書寫家園──寫自己的城鄉史(第83頁)
- 5-2 書寫群體──寫自己的家族史(第91頁)
- 5-3 書寫社會(第98頁)
- 第六章 歷史的礎石:史料知多少(第103頁)
- 6-1 史料的類別(第103頁)
- 6-2 史料的考證(第109頁)
- 6-3 史料的使用(第114頁)
- 6-4 輔助學科的運用(第118頁)
- 第七章 歷史的田野:歷史素材的抓取(第125頁)
- 7-1 田野工作(第125頁)
- 7-2 史料的積存(第133頁)
- 第八章 歷史的解讀:誰來讀歷史?(第145頁)
- 8-1 讀歷史的方法(第145頁)
- 8-2 歷史解釋、解釋歷史(第155頁)
- 8-3 比較歷史(第158頁)
- 第九章 歷史的型模:歷史光譜的解析(第163頁)
- 9-1 尋找歷史本體的生命意義(第163頁)
- 9-2 歷史軌跡的映照(第167頁)
- 第十章 史籍一二三:歷史的閱讀(第179頁)
- 10-1 閱讀歷史,歷史閱讀(第179頁)
- 10-2 歷史文本的樣張(第189頁)
- 終 章 海洋史觀的歷史書寫:台灣早期歷史的幾個問題(第203頁)
- 11-1 以洋流季風為軸線看台灣早期歷史(第203頁)
- 11-2 海洋世界的台灣(第208頁)
- 11-3 移民新故鄉(第214頁)
- 參考書目(第221頁)
紙本書 NT$ 290
單本電子書
NT$
203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