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2020年08月號] [ISSUE 71]:網路戰
- 點閱:49
- 作者: LiveABC互動英語教學集團編輯
- 出版社:希伯崙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08
- 格式:PDF,JPG
本期內容簡介
兵不血刃的網路戰
HOW SAFE IS YOUR COMPUTER?
CYBER WARFARE
拜間諜、駭客和病毒所賜,
且看網路世界如何成為今日的戰場
全球已進入新的戰爭時代。往昔是以船艦、戰機、坦克和士兵來為國作戰。而今,精密的網路攻擊則成了一種新型武器。有些國家透過駭客攻擊敵國的電力網路、金融市場和政府電腦系統,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不下於子彈或炸彈的威力。
早在1834年,就有人想到以科技來竊取資訊。當時,法國有對以買賣政府債券維生的白朗兄弟。兄弟倆想出一種取得買賣先機的方法,他們賄賂了電報員,請他在巴黎傳來的電報中故意夾藏錯誤。如此一來,就能比他人早一步得知交易資訊。隨著科技越發進步,犯罪者的招數也更高明。然而,直到約150年後,才出現首名被控以網路犯罪的人。
1981年,伊恩.墨菲(Ian Murphy)──綽號「轟炸隊長」(Captain Zap)──入侵了美國電信公司AT&T,竄改了內部的時鐘,讓在尖峰時段打電話的用戶僅須付離峰時間的費用。雖然墨菲自認是幫人省電話費,但損失了數百萬美元的電信公司和美國政府可不這麼認為,因此遭判1000小時的社區服務並處以罰金。
如今,想到玩電腦的青少年,腦中浮現的畫面大概是打遊戲或刷臉書,而非以電腦駭進負責登月和打造太空梭的機構。
然而,當時15歲的喬納森.詹姆斯(Jonathan James)偏偏就這麼做了。他在美國國防部安裝了後門軟體(讓駭客能輕易入侵系統的電腦代碼漏洞),藉此攔截並閱讀數千封私人電郵,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機密資訊。他用找到的資訊竊取了美國航太總署的一款軟體,並將系統關閉了三週。
按慣例來看,網路攻擊一般由單一罪犯施行,動機各異。有些人喜歡挑戰電腦系統,測試自身技術,再與地下社群中的夥伴分享成功經歷。有些人則純粹是為了錢,好比俄羅斯駭客組織「邪惡企業」(Evil Corp)。他們在世界各地找普通人的電腦下手,據估竊取了逾1 億美元。還有人是為了「正當理由」而當駭客,像是找出公司網路的漏洞,以便在嚴重損害發生前,採取修補措施。
且看網路世界如何成為今日的戰場
全球已進入新的戰爭時代。往昔是以船艦、戰機、坦克和士兵來為國作戰。而今,精密的網路攻擊則成了一種新型武器。有些國家透過駭客攻擊敵國的電力網路、金融市場和政府電腦系統,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不下於子彈或炸彈的威力。
早在1834年,就有人想到以科技來竊取資訊。當時,法國有對以買賣政府債券維生的白朗兄弟。兄弟倆想出一種取得買賣先機的方法,他們賄賂了電報員,請他在巴黎傳來的電報中故意夾藏錯誤。如此一來,就能比他人早一步得知交易資訊。隨著科技越發進步,犯罪者的招數也更高明。然而,直到約150年後,才出現首名被控以網路犯罪的人。
1981年,伊恩.墨菲(Ian Murphy)──綽號「轟炸隊長」(Captain Zap)──入侵了美國電信公司AT&T,竄改了內部的時鐘,讓在尖峰時段打電話的用戶僅須付離峰時間的費用。雖然墨菲自認是幫人省電話費,但損失了數百萬美元的電信公司和美國政府可不這麼認為,因此遭判1000小時的社區服務並處以罰金。
如今,想到玩電腦的青少年,腦中浮現的畫面大概是打遊戲或刷臉書,而非以電腦駭進負責登月和打造太空梭的機構。
然而,當時15歲的喬納森.詹姆斯(Jonathan James)偏偏就這麼做了。他在美國國防部安裝了後門軟體(讓駭客能輕易入侵系統的電腦代碼漏洞),藉此攔截並閱讀數千封私人電郵,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機密資訊。他用找到的資訊竊取了美國航太總署的一款軟體,並將系統關閉了三週。
按慣例來看,網路攻擊一般由單一罪犯施行,動機各異。有些人喜歡挑戰電腦系統,測試自身技術,再與地下社群中的夥伴分享成功經歷。有些人則純粹是為了錢,好比俄羅斯駭客組織「邪惡企業」(Evil Corp)。他們在世界各地找普通人的電腦下手,據估竊取了逾1 億美元。還有人是為了「正當理由」而當駭客,像是找出公司網路的漏洞,以便在嚴重損害發生前,採取修補措施。
- REGULARS(第8頁)
- 全球瞭望(第8頁)
- 問問題 長知識(第82頁)
- 現代人該知道(第88頁)
- 金頭腦大考驗(第89頁)
- 特別單元 兵不血刃的網路戰(第24頁)
- 科學新知(第32頁)
- 傳統菸vs電子煙(第33頁)
- 如何抓到罪犯(第38頁)
- 環境生態(第45頁)
- 成為庭園中的生態守護者(第45頁)
- 汙水都排去哪了?(第50頁)
- 蚯蚓怎麼挖洞?(第52頁)
- 科技大觀(第54頁)
- 空中之眼(第54頁)
- 金屬探測器的運作原理(第58頁)
- 解析完美披薩(第60頁)
- 歷史回顧(第63頁)
- 核武競賽(第63頁)
- 國王能否自行退位?(第68頁)
- 一探英格蘭銀行(第70頁)
- 太空探索(第72頁)
- 令人驚嘆的天文攝影(第72頁)
- 太空大人物──瑪麗.謝爾曼.摩根(第76頁)
- 交通運輸 時速400公里的超速列車(第78頁)
紙本書 NT$ 220
單本電子書
NT$
165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