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客座主編序:承先啟後
專論
任重道遠:2019全國博物館論壇的交流與迴響
耿鳳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博學院院長
曾信傑/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所長
顏上晴/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副教授
博物館渴望公眾參與及當代視野
林崇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站在轉捩點上的臺灣原住民與博物館:我參與2019博物館論壇
王長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未完的樂章:論全國博物館論壇的成果與延續
謝景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原住民族專班專案助理教授
相遇與匯聚:新型態美術館的實踐─高美館「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計畫
曾芳玲/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
臺灣博物館新訊
從藝術介入到合作連結:大學與社區共創的可能性
黃琬雯/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體現典藏品創作記憶:「合繪畫作」作為認識國父紀念館新途徑
黃宗偉/國立國父紀念館展覽企劃組助理研究員
國際博物館新訊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記憶和空間的形式》尼諾.卡魯素回顧展
陳芊卉/國立成功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專案工作人員
含「英」咀華:臺英鐵道博物館文資人才見學活動紀要
李兆翔/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迷你人權書展
新書介紹
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
鼠族
耿鳳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博學院院長
曾信傑/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所長
顏上晴/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副教授
博物館渴望公眾參與及當代視野
林崇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站在轉捩點上的臺灣原住民與博物館:我參與2019博物館論壇
王長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未完的樂章:論全國博物館論壇的成果與延續
謝景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原住民族專班專案助理教授
相遇與匯聚:新型態美術館的實踐─高美館「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計畫
曾芳玲/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
臺灣博物館新訊
從藝術介入到合作連結:大學與社區共創的可能性
黃琬雯/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體現典藏品創作記憶:「合繪畫作」作為認識國父紀念館新途徑
黃宗偉/國立國父紀念館展覽企劃組助理研究員
國際博物館新訊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記憶和空間的形式》尼諾.卡魯素回顧展
陳芊卉/國立成功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專案工作人員
含「英」咀華:臺英鐵道博物館文資人才見學活動紀要
李兆翔/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迷你人權書展
新書介紹
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
鼠族
- 客座主編序:承先啟後(第1頁)
- 專論(第2頁)
- 任重道遠:2019全國博物館論壇的交流與迴響(第2頁)
- 博物館渴望公眾參與及當代視野(第6頁)
- 站在轉捩點上的臺灣原住民與博物館:我參與2019博物館論壇(第10頁)
- 未完的樂章:論全國博物館論壇的成果與延續(第14頁)
- 相遇與匯聚:新型態美術館的實踐─高美館「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計畫(第16頁)
- 臺灣博物館新訊(第22頁)
- 從藝術介入到合作連結:大學與社區共創的可能性(第22頁)
- 體現典藏品創作記憶:「合繪畫作」作為認識國父紀念館新途徑(第28頁)
- 國際博物館新訊(第34頁)
-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記憶和空間的形式》尼諾.卡魯素回顧展(第34頁)
- 含「英」咀華:臺英鐵道博物館文資人才見學活動紀要(第38頁)
- 迷你人權書展(第44頁)
- 多元博物館系列講座 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第44頁)
- 鼠族(第45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