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的市場經濟改革,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勞動關係,同時也再造了中國的工人階級。這個過程充滿衝突和爭議,無論是國企工人下崗,還是私營、外資企業農民工對資方的不滿,都引發了各種形式的抗爭。國家如何應對勞工問題挑戰?工人運動為何一直脆弱、無序、無組織?
本書透過理論和案例分析,從制度安排、爭議處理和工人行動三個方面,探討國家體制如何決定了勞資關係格局、互動方式和力量對比,以及工人訴求的表達方式。基於歷史比較下的「國家因素」視角,本書強調了工人階級的形成與公民權利密切相關,提供了理解中國工人運動困境的一個解釋。
好評推薦
政治學家陳峰整合了他十多年來在英語學術界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寫成中文專書,系統地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與勞工的制度關係、博弈與行為變遷。既有明晰的分析思路,也有豐富的實證數據,這是中國勞工問題研究者必讀之作。
李靜君,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鍾士元講座教授
本書是研究中國勞工政治的傑作。基於扎實而豐富的田野調查,陳峰教授犀利地剖析了國家體制和政府行為如何影響了勞資糾紛的產生和解決。本書是理解當代中國勞工政治和抗爭政治的必讀之作。
蔡永順,香港科技大學社
- 前言(第vii頁)
- 致謝(第xvii頁)
- 1 理論:國家和勞工(第1頁)
- 第 1 章 國家與工人階級的形成(第3頁)
- 第 2 章 國家和勞工權利的建構:比較的視角(第33頁)
- 第 3 章 勞動衝突類型分析(第67頁)
- 2 工會的角色和困境(第89頁)
- 第 4 章 在國家和勞工之間:工會的角色衝突(第91頁)
- 第 5 章 工會權力的來源、運作和限制(第121頁)
- 第 6 章 工會和法律動員:以上海為例(第149頁)
- 3 勞動爭議處理:管控和化解(第171頁)
- 第 7 章 罷工處理中的「四方互動」:大連開發區案例(第173頁)
- 第 8 章「能動司法」:法院如何消解集體勞動爭議(第201頁)
- 第 9 章「調解優先」:勞動爭議調解的復興(第229頁)
- 4 工人抗爭:框塑、劇碼和話語(第255頁)
- 第 10 章「生計危機」:下崗工人的道義經濟學抗議(第257頁)
- 第 11 章 國企私有化中的工人抗爭(第289頁)
- 第 12 章 框塑抗爭:工人領袖的角色(第315頁)
- 第 13 章 集體談判中的「工人代表」:合法性的框塑和困境(第341頁)
- 結語(第373頁)
紙本書 NT$ 630
單本電子書
NT$
44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