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UB 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中國和日本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密切連結可追溯至一千五百年前,但如今兩國關係緊張而危險。日本對中國不斷增強的軍事實力深感焦慮,而二戰時日軍暴行給中國留下的創傷至今未癒。近年來對對方國家抱有好感的中日國民比例尚不及10%,他們都認為對方應以更開放的態度正視歷史,否則兩國關係難以改善。
 
本書以七世紀推古天皇派出遣隋使開篇,述至改革開放前後中國向日本借鑑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考察了中日關係史上的多個重要轉捩點,包括朝貢貿易、甲午戰爭、殖民滿洲、中日戰爭、日本對華經濟援助、近年來中日關係的惡化等等。縱觀中日交往的歷史,在最初一千多年,中國憑藉廣博的文明和豐富的資源佔據上風。但到十九世紀,日本成功實現近代化改革,並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中國,從而扭轉局勢,後來居上。近四十年來,雖然各界人士推動貿易往來和觀光交流的努力不斷,二戰創傷之巨仍使兩國合作困難重重。
 
傅高義認為,如今作為世界第二、第三經濟體的中日兩國間充滿敵意的緊張關係並非兩國關係中的歷史常態。他以歷史社會學的視角,指出中日一千五百年的交流史中更多的是欣賞對方、向對方學習、大海無波、和平共存的歷史場景。

 
傅高義強調日本應為戰爭中的侵略行為鄭重道歉,同時也力勸中國將日本視為亞洲地區潛在的重要合作夥伴。為了世界秩序的穩定,這兩個大國必須從環境保護、災難管理、全球經濟及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共同利益出發,重塑彼此間的關係。


  • 中文版序
  • 譯者序
  • 前言
  • 第 1 章 日本學習中國,600–838
  • 第 2 章 未帶來文明轉型的中日貿易,838–1862
  • 第 3 章 應對西方挑戰與重建中日關係,1839–1882
  • 第 4 章 爭奪朝鮮與甲午戰爭,1882–1895
  • 第 5 章 中國學習日本,1895–1937
  • 第 6 章 殖民台灣與滿洲,1895–1945
  • 第 7 章 政治失序與走向戰爭,1911–1937
  • 第 8 章 中日戰爭,1937–1945
  • 第 9 章 日本帝國的崩潰與冷戰,1945–1972
  • 第 10 章 合作與援助,1972–1992
  • 第 11 章 中日關係的惡化,1992–2018
  • 第 12 章 面向新時代
  • 中日關係史上的關鍵人物
  • 註釋
  • 進一步閱讀書目
  • 致謝
  • 索引
紙本書 NT$ 1092
單本電子書
NT$ 764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