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6

本期內容簡介
 
張震嶽
只想對台東唱情歌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介紹
17歲為了唱歌離開生長的南方澳漁村到了台北,張震嶽一路累積不少身分與成就:暢銷歌手、音樂製作人,拿過金曲獎,近年也擔任對岸選秀節目導師。市場幾波改朝換代,新一批的年輕人仍然認識他。城市讓人功成名就,但山海的呼喚無價,浮華的產業沒有淘洗掉他體內純樸的血液,父母是阿美族人,繼承了原住民樂天與熱愛自然的個性。沒工作時,張震嶽會離開台北往東找地方衝浪或露營,他想,總有一天他會帶著全家移居台東,到時也許弄個餐車生意,今天想去哪衝浪,車就開到哪。未來如果在台11線上看到張震嶽開餐車時,不用太驚訝。


雜誌簡介
 
1931年,《紳士季刊》開始在美國以《服裝藝術》(Apparel Arts)的名義發行;《服裝藝術》是一本隨《時尚先生》(Esquire)雜誌附送多年的男性時尚季刊。發行9期之後,1958年的春季號就不再使用《服裝藝術》的名稱。
 
1983年,康德納斯出版發行公司(Condé Nast Publications)接管了雜誌的發行,編輯亞特·庫柏(Art Cooper)則改變了雜誌的路線,引進流行時尚以外的文章,使《GQ》成為和《時尚先生》競爭的一般男性雜誌。之後,《GQ》依照美國的編輯公式發行了適合不同地區的各個國際版本。2003年2月,吉姆·尼爾森(Jim Nelson)成為《GQ》主編;他兼任寫作與編輯,有數項作品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提名。在尼爾森的任期中,《GQ》的定位變得更傾向年輕讀者與偏愛較為休閒的風格的人。

 
《GQ》曾經和都會美型男(metrosexuality)的概念有緊密的關聯。作家馬克·辛普森(Mark Simpson)在英國的獨立報上提到他參觀《GQ》在倫敦的展覽時,創造了「都會美型」這個字眼:「都會美型風格是由諸如《The Face》、《GQ》、《時尚先生》、《Arena》、《FHM》等雜誌所提倡的,它們是從80年代開始成長的新媒體,而且還在繼續成長中……這些雜誌充滿炫耀著流行服飾的自戀年輕男人形象。它們還說服其他年輕男人帶著既嫉妒又渴望的心情加以效法。」


  • Must(第22頁)
    • Meet 曾敬驊 萬中選一超幸運星(第22頁)
    • Buy 顏值高最來電(第24頁)
    • Pick Up 換上Dior的喬丹(第26頁)
    • Visit(第28頁)
    • Watch Hublot Aerofusion Orlinski 「混」的藝術(第32頁)
    • Drive Genesis G80 韓流來襲(第33頁)
    • Drink 調和威士忌「混」出名堂來(第34頁)
  • Have You Met 溫妮 藏在骨子裡的爆發力(第43頁)
  • Interview 時尚大叔宅家論(第50頁)
  • Departments(第56頁)
    • Style(第56頁)
    • Watches(第68頁)
    • Man Loves To Buy Roger燃燒吧!老物魂(第72頁)
    • Fine Food 美味Foie Gras不分鴨鵝(第74頁)
    • If You Drive Lamborghini Urus(第76頁)
    • Man & Space 陳敏佳 山屋現在進行式(第78頁)
    • Check Out(第176頁)
  • Story Kinfolk 人生的殘酷與美麗(第82頁)
  • Cover Story 張震嶽 只想對台東唱情歌(第88頁)
  • Features All About Taitung(第98頁)
  • Fashion(第134頁)
    • 往東走,羅曼不死(第134頁)
    • 走走台東(第142頁)
  • Regular(第150頁)
    • Where To Buy(第150頁)
    • GQ風向球(第152頁)
    • TALK(第165頁)
    • GQ Moments(第180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2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6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