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中國找尋出路已經將近一個半世紀。自清代同治(1862—1874)以來,便有追求國家富強的「洋務運動」,然後三翻九轉,各種口號此起彼落,許多文化和社會革新運動都在中國出現;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共號召的「現代化運動」為止,似乎又回到最初的「洋務運動」了。在這種翻騰中,中國的內在問題卻愈來愈複雜。同時一種集體的精神崩潰的危機正籠罩整個中國大陸,連找出路的活力也似乎步步衰弱下去了。面對這一事實,我們不能只是悲觀地歎息,還應該有承擔困難的勇氣,重新探索中國路向的問題。本書以清晰的思路和淺易的文字,先對中國所處的歷史困境作一客觀的分析,然後就脫離困境的路向作出判斷和建議。新編版還收錄了勞思光教授有關中國路向問題的訪談內容,以及專為新版寫的序言。關心中國歷史命運者不可不讀。
- 《思光學術論著新編》總序(第vii頁)
- 《思光學術論著新編》編校凡例(第ix頁)
- 《文化問題論集新編》序言(一九九九)(第xi頁)
- 自序(一九五六)(第xvii頁)
- 第一篇 世界島上文化的航程(第1頁)
- 一、前奏(第1頁)
- 二、文化序幕的展開(第2頁)
- 三、西方文化的航程(第5頁)
- 四、東方文化的航程(第46頁)
- 第二篇 論知行問題(第61頁)
- 一、從哲學意義看知行問題的重要性(第61頁)
- 二、談知與行的幾種可能意義(第63頁)
- 三、論知行難易(第68頁)
- 四、論知行合一(第71頁)
- 五、結語: 兼談量度的公準問題(第73頁)
- 第三篇 論理性主義(第75頁)
- 一、理性主義釋義(第75頁)
- 二、理性主義述要(第76頁)
- 三、理性主義價值之評估(第82頁)
- 第四篇 論經驗主義(第85頁)
- 一、題旨(第85頁)
- 二、經驗主義要義(第86頁)
- 三、經驗主義的精神及影響(第94頁)
- 第五篇 哲學的責任(第99頁)
- 一、哲學應有甚麼任務(第99頁)
- 二、對邏輯實證論「科學的哲學」的批評(第102頁)
- 三、哲學之正途:窮智見德(第105頁)
- 第六篇 理性與民主(第113頁)
- 一、從權威問題説起(第113頁)
- 二、理性、價值、主體(第115頁)
- 三、單一主體與眾多主體(第121頁)
- 四、由理性到民主(第122頁)
- 五、道德心之境域問題(第125頁)
- 第七篇 論康德精神與世界文化之路向(第139頁)
- 一、序言(第139頁)
- 二、康德哲學之課題及其成就(第143頁)
- 三、文化之本義及康德精神之地位(第161頁)
- 四、結論:世界之現況與文化之路向(第174頁)
- 附錄(第177頁)
- 附錄一 儒學在現代文化中之意義一紀念孔子誕辰而作(第177頁)
- 附錄二 關於中西文化問題的討論(范澎濤、勞思光)(第185頁)
- 附錄三 論中國文化改造的途徑一寄范澎濤先生書(第197頁)
- 編者跋(第209頁)
- 中外辭彙對照表(第211頁)
紙本書 NT$ 420
單本電子書
NT$
29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