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坐下這件事:從實用到時尚, 看微物史大師黎辛斯基為我們介紹椅子的歷史
- 點閱:270
- 譯自:Now I sit me down:from klismos to plastic chair:a natural history
- 作者: 黎辛斯基(Witold Rybczynski)著 , 李宛蓉譯
-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20[民109]
- 集叢名:貓頭鷹書房:454
- ISBN:978-986-262-419-7 ; 986-262-419-1
- 格式:EPUB
- 版次:初版
「椅子只有在人坐下的那一刻才真正完整。」——漢斯‧韋格納/家具設計大師
◎暢銷書《讀建築》作者黎辛斯基的椅子微物史
◎林東陽(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創辦人、韋格納收藏家)專文導讀
最早的椅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一個人的價值觀、品味,從椅子就看得出來?
主席的英文為什麼是chairman?
◆平民席地而坐——坐姿的演變
「請坐。」
一開始,我們都習慣席地而坐。東漢末年椅子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文獻記載之中。但一直要到唐代,椅子才開始全面進入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中。這代表物質生活的轉變與進化,本書從椅子的角度探討了這些變化背後的重要推力與意義。
◆從實用到時尚——椅子的演化與歷史意義
𓀻
埃及象形文字「可敬之人」
歷史上,椅子也是階級的象徵。在古埃及,只有權貴階級有資格坐在板凳上。古羅馬的折疊凳是在儀式上給執政官坐的,專屬座位的傳統延續到了文藝復興甚至十八世紀,以至於現在英語中的主席、會長被叫做「椅子人」(chairman)。椅子不僅是休憩的用具,更是身分地位的證明。
歷史也造就了各類椅子的發明:從工匠製造走向工業化、精緻藝術與家具結合、新材質的發明、使用者的態度與品味的變化都大大影響了椅子的樣貌。對發明者來說,如何在實用與美感間抉擇也是一大難題。伊姆斯與韋格納等設計大師的作品到今日仍對家具製造有深遠的影響。對使用者而言,如何選擇椅子與如何使用椅子(翹二郎腿、端正的坐姿),反映了我們態度與希望給予他人的形象:追求舒適、展現地位,或是僅僅是包覆的安全感?
微物史專家黎辛斯基在本書中呈現了椅子這個相當重要但經常被忽略的物件,也用各種角度描述了「坐下來」這件事的演進,展現了人類生活演進的有趣歷史。
一個人的價值觀、品味,從椅子就看得出來?
主席的英文為什麼是chairman?
◆平民席地而坐——坐姿的演變
「請坐。」
一開始,我們都習慣席地而坐。東漢末年椅子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文獻記載之中。但一直要到唐代,椅子才開始全面進入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中。這代表物質生活的轉變與進化,本書從椅子的角度探討了這些變化背後的重要推力與意義。
◆從實用到時尚——椅子的演化與歷史意義
𓀻
埃及象形文字「可敬之人」
歷史上,椅子也是階級的象徵。在古埃及,只有權貴階級有資格坐在板凳上。古羅馬的折疊凳是在儀式上給執政官坐的,專屬座位的傳統延續到了文藝復興甚至十八世紀,以至於現在英語中的主席、會長被叫做「椅子人」(chairman)。椅子不僅是休憩的用具,更是身分地位的證明。
歷史也造就了各類椅子的發明:從工匠製造走向工業化、精緻藝術與家具結合、新材質的發明、使用者的態度與品味的變化都大大影響了椅子的樣貌。對發明者來說,如何在實用與美感間抉擇也是一大難題。伊姆斯與韋格納等設計大師的作品到今日仍對家具製造有深遠的影響。對使用者而言,如何選擇椅子與如何使用椅子(翹二郎腿、端正的坐姿),反映了我們態度與希望給予他人的形象:追求舒適、展現地位,或是僅僅是包覆的安全感?
微物史專家黎辛斯基在本書中呈現了椅子這個相當重要但經常被忽略的物件,也用各種角度描述了「坐下來」這件事的演進,展現了人類生活演進的有趣歷史。
- 導言
- 第一章 用來坐的工具
- 第二章 坐在身下的東西,還能叫藝術嗎?
- 第三章 離地高坐
- 第四章 單椅
- 第五章 黃金年代
- 第六章 袋背椅和搖椅
- 第七章 椅子界的亨利.福特
- 第八章 精心設計
- 第九章 偉大的丹麥風格
- 第十章 摺疊、拆卸、吊掛與滾動
- 第十一章 人因工程
- 第十二章 我們的時代
- 資料來源
- 謝辭
- 索引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