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3-08
本期內容簡介
主編的話
認真關懷自己的生活環境,己經成為台灣社會發展與變遷的重要日常之一,也許,我們可以將此現象的發展源起定位自1994當時文建會首推的「社區總體營造」,多年來配合台灣民主的社會發展進程的由下而上的推動環境改造,積沙成塔,終於蔚為風氣,成為政府最佳的持續施政的優秀政策之一。影響所及,也逐漸形成更具「集體性」參與意義的都市公共環境改造,基隆市及新竹市是這五年來最好的示範。
本期我們先就基隆市的公共環境改造做深入的專輯報導。我們在基隆的案例中發現,除了政府有為的施政策略之外,由下而上的參與主力多數是所謂「年輕世代」的積極投入,他們有良好的學識及專業經歷,願意真實面對基隆的發展窘境,以開放的態度接納對基隆未來發展有利的見解,在短短的四年使基隆市區公共環境改造有了新的面貌,這是一個值得重視及鼓勵的經驗。
感謝本期客座主編孫啟榕邀稿策劃及作者群獨特的經驗論述,豐富了本期的編輯內容。
感謝本期客座主編孫啟榕邀稿策劃及作者群獨特的經驗論述,豐富了本期的編輯內容。
- 主編的話(第4頁)
- 轉變時代的基隆(第5頁)
- 轉型年代基隆的變與不變(第5頁)
- 共創基隆 明日城市平台與構築(第8頁)
- 基隆河谷廊帶發展願景與挑戰(第15頁)
- 基隆市城市願景推動執行面(第20頁)
- 星濱山 藝術共創引動地方的新社會關係(第26頁)
- 當設計讓新的能量與地方相連(第32頁)
- 山海工作營的創新與突破 基隆港西山城社區的活化再生(第36頁)
- 基隆設計與建築者之家(第41頁)
- 告別與再出發 阿根納造船廠的新契機(第45頁)
- 「以小博大」青年設計翻轉進而「共創基隆」的歷程與軌跡(第49頁)
- 世代共好的共創基隆(第57頁)
- 下期預告 田野裡的建築耕耘 學院在雲嘉地區的建築社會實踐(第60頁)
- 會務要訊(第61頁)
- 本會主辦、協辦、贊助及參與之活動(第61頁)
- 廣告索引&團體會員贊助會員名錄(第67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