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生命的最末端,看到了起點。
讓我不顧一切追到日本的,不是那些在「死」亡鏡頭前的演出,
而是他們用生命日常做編劇的「生」活。──許伊妃
2018年,許伊妃拋下一切,前往日本送行者學院校進修;
2019年,許伊妃正式成為台灣第一個被日本正名的送行者;
一個用生命影響生命,成為自己的光,也成為別人的太陽的,超級納棺師。
「喪禮是一種藝術治療」
黑暗中,她把過去的自我埋葬,哭著破繭,笑著重生,帶著台灣殯葬業的包袱,接受日本生命禮儀的訓練,替台灣的殯葬文化注入新的思維,把家屬的感覺擺在第一,她相信喪禮是一種藝術治療,除了了解死者生前故事,體諒家屬的痛苦,更要緊的是重視參與者的心情,因為,她處置的是遺體,但療癒的是你。
「用面對生死的態度去體驗更簡單的事」
面對無數的死亡之後,她建議,死亡這種時刻絕對無法「避免」,但可以「準備」;雖然人們不能知道死亡的方式跟可能,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應該怎麼活,只有拆開「死亡」給我們最棒的禮物,才能看見原來裡面有閃亮的「生命」。
「把自己變成光」
透過生死,看盡生活,看過無數喪禮上的告別,為各種心碎送行,最後,她用自己的故事和眼淚告訴你,生命可以影響生命,黑暗中,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本書特色」那些成為超級納棺師的起承轉合
緣:牽起過去和未來的那些緣分,與自己和解。
殮:將一直以來的理念收入行囊,帶往人生下一個階段。
殯:日文殯葬文化的禮貌和衝擊。
葬:褪下過去的舊思維,接納新的體驗,迎著光重生。
續:安寧終活,為自己安排一個準備好的人生結尾。
2019年,許伊妃正式成為台灣第一個被日本正名的送行者;
一個用生命影響生命,成為自己的光,也成為別人的太陽的,超級納棺師。
「喪禮是一種藝術治療」
黑暗中,她把過去的自我埋葬,哭著破繭,笑著重生,帶著台灣殯葬業的包袱,接受日本生命禮儀的訓練,替台灣的殯葬文化注入新的思維,把家屬的感覺擺在第一,她相信喪禮是一種藝術治療,除了了解死者生前故事,體諒家屬的痛苦,更要緊的是重視參與者的心情,因為,她處置的是遺體,但療癒的是你。
「用面對生死的態度去體驗更簡單的事」
面對無數的死亡之後,她建議,死亡這種時刻絕對無法「避免」,但可以「準備」;雖然人們不能知道死亡的方式跟可能,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應該怎麼活,只有拆開「死亡」給我們最棒的禮物,才能看見原來裡面有閃亮的「生命」。
「把自己變成光」
透過生死,看盡生活,看過無數喪禮上的告別,為各種心碎送行,最後,她用自己的故事和眼淚告訴你,生命可以影響生命,黑暗中,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本書特色」那些成為超級納棺師的起承轉合
緣:牽起過去和未來的那些緣分,與自己和解。
殮:將一直以來的理念收入行囊,帶往人生下一個階段。
殯:日文殯葬文化的禮貌和衝擊。
葬:褪下過去的舊思維,接納新的體驗,迎著光重生。
續:安寧終活,為自己安排一個準備好的人生結尾。
- 推薦序(第4頁)
- 日本送行者學院校長 木村光希(第4頁)
- 許伊妃的媽媽 彭蓓玉(第6頁)
- 跟過去和解(第10頁)
- 我把爸媽給扔了(第12頁)
- 我不怨了(第18頁)
- 因為妳的勇敢(第24頁)
- 我不是想留學,只是想被在乎(第30頁)
- 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第38頁)
- 得來不易的日本留學夢(第44頁)
- 送行者學校(第54頁)
- 絕不帶上飛機的行李(第56頁)
- 我的第一堂課(第64頁)
- 不一樣的不是做法,而是想法(第72頁)
- 從安寧到終活(第78頁)
- 他們幾個(第88頁)
- 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第94頁)
- 日本的第一次實習(第102頁)
- 突如其來的道德課(第108頁)
- 你的大學,名叫?(第116頁)
- 終點線前的一通電話(第122頁)
- 爸媽,我畢業了!(第128頁)
- 與魔鬼聯手的天使(第136頁)
- 超級納棺師(第142頁)
- 人生成績單(第144頁)
- 嘿,為什麼想到日本學葬儀?(第152頁)
- 謝謝的反義詞是___(第158頁)
- 100 + 1 = ∞(第164頁)
- 三生,有幸(第172頁)
- 喪禮是種藝術治療(第178頁)
- 精靈茶會(第184頁)
- 從「終」學習(第186頁)
- 精靈茶會(第194頁)
- 有故事的人,重生的你(第206頁)
- 終活(第218頁)
- 最後的最後 許伊妃(第223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