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業瑜伽:因果業報的永恆之道
  • 點閱:262
    75人已收藏
  • 譯自:Karma Yóga
  • 作者: 尊者惹查西牟尼著 , 華嚴譯經苑譯
  • 出版社:光潽文創出版 聯合發行總經銷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永恆真理:2
  • ISBN:9789869449663
  • 格式:PDF,JPG
  • 頁數:252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9

從瑜伽哲學的角度來思索,人生中最真實、最好的目標就是獲得永久的祥和、永恆的極樂和最終的解脫。而印度聖賢們闡明瑜伽正是通往這個目標的唯一之路,以獲得真正的幸福。
 
瑜伽的靈性修行可以消滅煩惱,而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當無明減少、消滅時,所有的煩惱也都會相繼消滅,當從煩惱中解脫時,即得以擺脫生死輪迴,證得終極實相。
 
生命是一個不可逆轉、不間斷過程的產物,這一過程要忍受所有前世所造業的果報。宿世所造的業也塑造了人們今世的身心,並驅動人們去造就新業。依據印度哲學的教導,人們既無需害怕受苦受難,也不要對其不屑一顧,因為這是獲得解脫的主要動力。無論業債的負擔有多重,都可以通過承受痛苦結清。

 
本書深入闡釋業對人生的意義、業的法則與本質、業的各種分類,以及業與煩惱之間的關係等等,並提供有效的方法來破除業的束縛。正如聖者所言,想要達到瑜伽頂峰之人,永遠不應放棄「業瑜伽」的行法。想徹底結清人生業債,尋求解脫的每一位瑜伽行者,本書將提供真實的修行之道。
 
本書特色
 
■追求真理,開啟靈性之旅
瑜伽是通往靈性生命之路,本書告訴你什麼才是永恆的快樂和幸福。
 
■ 業瑜伽修習必備條件
詳述修習業瑜伽的必要性與必備條件,帶你邁向解脫的人生終極目標。
 
■摧毀煩惱,破除業的束縛
以故事、例證深入解說業力法則與本質,提供有效方法,永久摧毀所有的煩惱。
 
■ 作者著作被印度政府國家物理療法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aturopathy)評為“1997~1998年度最佳瑜伽書籍”。追求靈性永久平和與寧靜的必備瑜伽書籍。


作者介紹
 
尊者惹查西牟尼(Swami Rajarshi Muni)
 
尊者 惹查西牟尼(Swami Rajarshi Muni)誕生於1931年,早年忙碌於苦修於瑜伽實行。在1971年,瑜伽大師仁愛難陀傳授予欽選弟子惹查西牟尼瑜伽灌頂與甚深微妙之法,尊者如同他上師一樣,他離開所有外在俗務,每天至少練習10小時隱居於阿蘭若處,全心全意修練瑜伽實踐心法。

 
濕婆神的第28代化身拉克魯希在1993年以靈性形象示現其前,為了回應靈性的召喚、護持人類靈性福祉、弘揚永恆真理等目的,尊者自願暫緩個人的瑜伽閉關修行,創立了「LIFE Mission(全名The Lakulish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s Enlightenment Mission,中譯拉克魯希全球靈性傳承協會,簡稱靈性傳承協會)」的非營利組織,傳承並弘揚4500年前的正統古典瑜伽,並致力於促使人類關注靈性與文化價值,重啟人類的道德覺醒。
 
經過多年的努力,尊者所舉辦的活動已取得普羅大眾的共識與政府的重視,也是現任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的上師,即印度國師。印度瑜伽自2016年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源於尊者對於總理的啟發。
 
在2019年國際瑜伽日(International Day of Yoga)上,尊者 惹查西牟尼獲頒總理獎(Prime Minister’s Awards)殊榮,此為印度最高榮譽獎,表揚尊者弘揚瑜伽的重大貢獻。總理莫迪並讚揚尊者「對於推廣瑜伽不遺餘力,特別的是成立LIFE Mission與拉克魯希瑜伽大學(Lakulish Yoga University,是全球唯一一所國際瑜伽大學),指導學生們更精進瑜伽心法,對於社會服務的承諾更是出色」。
 
譯者介紹(依姓氏筆劃排列)
 
華嚴譯經苑
 
「華嚴譯經苑」本書參與成員
 
王丁:資深企業管理IT及ERP應用諮詢顧問。自幼對科學、人文有廣泛涉獵,特別對身心健康、靈性成長有濃厚興趣,翻譯、校譯多部相關書籍。
 
王穎:曾任職於世界100強歐企管理層。在心靈教育、企業培訓、教練領導力等領域常任國際大會課程同步翻譯,並校譯相關書籍。
 
郝文超:現居北京,曾任職於世界500強企業。2013年投入環保領域,進而瞭解心靈“環保”才能解決根本問題。近年積極投入內在、靈性工作。
 
羅燕春: 2012年開始帶領譯經苑團隊翻譯印度尊者惹查西牟尼著作。多次陪同大華嚴寺導師海雲和上訪問印度,協助中印文化及行法交流。
 
羅偉堯。


  • 推薦序 大華嚴寺導師 海雲繼夢(第2頁)
  • 第 1 章 人類的存在和其目的(第11頁)
    • 人類存在的意義(第12頁)
    • 人生的目標和為達到這些目標所需的努力(第13頁)
    • 人類追求幸福(第15頁)
    • 尋求超越局限並證得解脫(第18頁)
    • 生命的至高目標是瑜伽,而非享樂(第20頁)
    • 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知足常樂(第22頁)
    • 靈性生活對人類的必要性(第23頁)
    • 理想的人生進程(第24頁)
    • 生命的真正目的(第27頁)
    • 意識和業(Karma,行為):束縛之原由(第28頁)
  • 第 2 章 業的法則(第33頁)
    • 認同色身而歷經輪迴(第34頁)
    • 不同的哲學觀點(第36頁)
    • 五種哲學觀點的調和(第38頁)
    • 不可改變的業的法則(第40頁)
    • 業力的哲學並非宿命論(第41頁)
    • 負擔業債(第43頁)
    • 痛苦是普遍存在的(第44頁)
    • 苦難是普遍存在的(第45頁)
    • 接受業的法則的重要性(第47頁)
    • 「純然業(Nishkām Karma)」的真髓(第48頁)
  • 第 3 章 業對人生的意義(第51頁)
    • 經典是一門精微科學(第52頁)
    • 何為真、何為假?(第53頁)
    • 靈性是我們真實的身分(第54頁)
    • 神的公正法則(第56頁)
    • 只有透過神的恩典,我們才能認知靈性(第58頁)
    • 「適合」是通往解脫的靈性修習中所必備之條件(第60頁)
    • 由業而生的快樂和痛苦都要被承受(第63頁)
    • 神的恩典包含上師的恩授(第64頁)
    • 恩典只能賜予具格之人(第65頁)
    • 受報可消業(第67頁)
    • 命運的巨網(第68頁)
    • 如果業是種束縛,為何造業?(第69頁)
    • 導致業的六種驅動力(第70頁)
    • 行者應該燃盡業的種子(第73頁)
  • 第 4 章 業主宰輪迴和業的本質 (第77頁)
    • 從業瑜伽開始(第79頁)
    • 三條瑜伽之路可證悟「梵」(第79頁)
    • 「意識」和「帶業的心智」之間的關係(第85頁)
    • 普通的心智產生普通的行為(第87頁)
    • 「作意業」和「純然業」(第89頁)
    • 透過身、語、意造業(第92頁)
    • 說謊之人下地獄:蘇丹瓦和維洛辰的事例(第93頁)
  • 第 5 章 業的各種分類(第99頁)
    • 常規的分類方法(第100頁)
    • 宿世業(Sanchit Karma)(第100頁)
    • 伴隨業(Prārabdh Karma)(第101頁)
    • 現世業(Kriyamāń Karma)(第101頁)
    • 人類應該謹慎並造作善業(第102頁)
    • 依據成熟的時間來劃分業(第103頁)
    • 第三種業的分類方法(第105頁)
    • 「作意業」的詳細分類(第107頁)
    • 禁忌業(Nishiddh Karmas)(第108頁)
    • 規定業(Vihit or Kartavya Karmas )(第108頁)
    • 無記業或抉擇業(Kāmya or Våikalpic Karmas)(第109頁)
    • 依據耆那教哲學對業的分類(第111頁)
    • 依據因果關係分類(第114頁)
  • 第 6 章 業是微妙的科學(第119頁)
    • 人類的行動自由(第120頁)
    • 微妙的化學與未來世(第120頁)
    • 經典中關於從生命輪轉中解脫的忠告(第122頁)
    • 將靈魂綁縛於輪迴的因素(第124頁)
  • 第 7 章 業產生的微妙過程(第131頁)
    • 業的運轉機制(第132頁)
    • 業的物理科學(第133頁)
    • 業的內在淨化和隨之發生的「業力物質」的微細流動(第136頁)
    • 「業力物質」的類別、氣味和顏色(第137頁)
    • 業的微細本質(業力物質):解脫的障礙(第139頁)
    • 透過業轉世(第140頁)
  • 第 8 章 業決定轉世(第145頁)
    • 轉世時,所獲得的社會地位和感官享樂(第146頁)
    • 缺點(Dóshas)可導致縮短壽命(第150頁)
    • 神的恩典可以延壽(第168頁)
  • 第 9 章 業和煩惱之間的相互關係(第173頁)
    • 阿賴耶識種子:出生的起因(第174頁)
    • 束縛的原因(第176頁)
    • 什麼是煩惱?(第177頁)
    • 煩惱相續生起的起源(第179頁)
    • 煩惱︰一切痛苦之因(第180頁)
    • 煩惱的各種體現(第183頁)
    • 消除煩惱是瑜伽的主要目標(第185頁)
  • 第 10 章 規定業可帶來善果(第189頁)
    • 業果的分類(第190頁)
    • 受報(第191頁)
    • 神是業果的分配者(第192頁)
    • 命運的意義和影響(第193頁)
    • 「禁忌業(Nishiddh)」和其果報(第194頁)
    • 「無記業」和其果報(第196頁)
    • 「規定業」和其果報(第197頁)
    • 清晨的預備之行(第198頁)
    • 沐浴(Snān)(第202頁)
    • 水浴(Vārun Snān)(第203頁)
    • 聖人羅黑達斯(Rohidās)的純淨情感(第204頁)
    • 心靈之美勝於靚麗的肌膚(第206頁)
    • 火浴(Agneya Snān )(第208頁)
    • 真言浴(Mantra Snān)(第209頁)
    • 舍維特(Shvét)牟尼禮敬神主濕婆(第209頁)
    • 獻祭(Hóm)(第212頁)
    • 禮敬諸神(Dév Pūjan)(第213頁)
    • 好客(Atithi Satkār)(第214頁)
    • 好客的艾克納特(Éknath)(第215頁)
  • 第 11 章 純然業瑜伽的法則(第219頁)
    • 業是如何出現的?(第222頁)
    • 什麼是關聯(Sang)?(第223頁)
    • 具有「無關聯智」的「純然業」(第224頁)
    • 瑜伽行者的純然業(第231頁)
    • 「純然業瑜伽」意為臣服(第233頁)
    • 「純然業瑜伽」中「生命能量」行法的重要性(第234頁)
    • 「純然業瑜伽」的行法(第238頁)
    • 「無業」中業的法則(第244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9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