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讀者對民意及輿論更獨立的思考
這已經是一個「言必稱民意」的時代!「民意」真的就是人民的意見嗎?在中國天、君與民的三角關係中,有個知識份子階層來處理意見溝通的機制。由知識份子帶領形成的輿論,在中國歷史上,常有左右局勢的效果。中國知識份子雖不能完全代表民意,可是西方民意卻也幾經嘗試經過菁英階層運作才出現的,二者間似乎有其共通之處。本書從西方的民意和中國的輿論的根源追溯起,解構與反思民意與輿論的概念,成為一個有趣的冒險旅程。
本書特色:
★深度解析、比較西方的「民意」和中國的「輿論」,讓讀者看見此一議題上,中西文化的異同。
- 導讀(第ix頁)
- 楔子(第xiii頁)
- 第一章 民意-概念的弔詭(第1頁)
- 第一節 民選總統希特勒帶來的啟示(第3頁)
- 第二節 定義的不確定(第7頁)
- 第三節 民意政治的崎嶇路(第23頁)
- 第四節 尋找民意─方法上的盲點(第27頁)
- 第五節 民意從何而來?(第34頁)
- 第二章 從西方歷史尋根(第39頁)
- 第一節 美麗的誤會─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直接民意(第44頁)
- 第二節 文藝復興與中產階級興起─「民意」概念的發韌(第61頁)
- 第三節 資產階級分享政權─資本主義民主憲政時期(第72頁)
- 第四節 福利國家時代─真假民意混雜的開端(第80頁)
- 結論(第85頁)
- 第三章 輿論、民情與民怨在中國(第91頁)
- 第一節 中國─沒有「民意」基礎的「超穩定結構」?(第93頁)
- 第二節 民本政治下天、君和民的三角關係(第99頁)
- 第三節「民本」與「民主」概念下看人民的權利(第108頁)
- 第四節 士人輿論-天、君、民之間的溝通橋樑(第111頁)
- 第五節 相對微弱的大眾輿論(第113頁)
- 第六節 民情─大眾輿論(第142頁)
- 結論(第164頁)
- 第四章 兩個傳統、兩種看法、一種意涵(第167頁)
- 第一節 歷史脈絡(第169頁)
- 第二節「民意」要件(第177頁)
- 第三節 資產階級出身的「民意」與仕紳階級出身的「輿論」(第199頁)
- 第四節 對於解讀後現代「民意」概念的意涵(第203頁)
- 附錄 參考書目(第207頁)
紙本書 NT$ 250
單本電子書
NT$
17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