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大家都說吃水果好健康,多吃水果營養才均衡,
但事實上,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體質,吃了不應該吃的水果,
可能反而會造成脂肪肝、便祕、筋骨痠痛、腹瀉、牙齦腫脹等症狀與不適……
水果看體質吃,也看時間吃,網路謠言百百款,聽醫師說的才正確!
暢銷健康書作家楊淑媚、蔡坤道醫師,結合中西醫學經歷,
教你用體質自我評測表測出體質,
搭配40種寒涼溫熱平性水果、25種常見疾病症狀,
找出自己最適合吃的水果,吃對了才健康!
水果只要吃了就健康了嗎?
水果富含水分、維生素A、C、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美國2015-2020飲食指南指出「應多吃蔬菜、水果及全穀」,行政院衛福部亦推廣「天天五蔬果」,但人的體質不一,若吃進不合身體屬性和需求的水果,可能會有脂肪肝、便祕、筋骨痠痛、腹瀉、牙齦腫脹等症狀與不適……
吃水果前,你搞懂自己的體質了嗎?
◆體溫高、易流汗的熱性體質──適合奇異果、香蕉等寒涼性水果
◆經常感冒、怕冷的寒性體質──適合櫻桃、荔枝等溫熱性水果
◆有便秘/腹瀉的困擾──蘋果飯前吃改善便秘,飯後吃改善腹瀉
◆腎臟病患者──不宜吃含鉀量過高的百香果
◆有難以入睡的問題──睡前吃紅棗、龍眼肉
◆肥胖者──蓮霧是最佳減重水果,榴槤熱量高不宜多吃
◆口腔問題-牙齦出血、口腔炎頻發可吃草莓
名人推薦
知名醫師 吳明珠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 顏宏融教授
(按首字筆畫排列)
暢銷健康書作家楊淑媚、蔡坤道醫師,結合中西醫學經歷,
教你用體質自我評測表測出體質,
搭配40種寒涼溫熱平性水果、25種常見疾病症狀,
找出自己最適合吃的水果,吃對了才健康!
水果只要吃了就健康了嗎?
水果富含水分、維生素A、C、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美國2015-2020飲食指南指出「應多吃蔬菜、水果及全穀」,行政院衛福部亦推廣「天天五蔬果」,但人的體質不一,若吃進不合身體屬性和需求的水果,可能會有脂肪肝、便祕、筋骨痠痛、腹瀉、牙齦腫脹等症狀與不適……
吃水果前,你搞懂自己的體質了嗎?
◆體溫高、易流汗的熱性體質──適合奇異果、香蕉等寒涼性水果
◆經常感冒、怕冷的寒性體質──適合櫻桃、荔枝等溫熱性水果
◆有便秘/腹瀉的困擾──蘋果飯前吃改善便秘,飯後吃改善腹瀉
◆腎臟病患者──不宜吃含鉀量過高的百香果
◆有難以入睡的問題──睡前吃紅棗、龍眼肉
◆肥胖者──蓮霧是最佳減重水果,榴槤熱量高不宜多吃
◆口腔問題-牙齦出血、口腔炎頻發可吃草莓
名人推薦
知名醫師 吳明珠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 顏宏融教授
(按首字筆畫排列)
- 推薦序 水果有益處,也有禁忌(第5頁)
- 作者序 水果和中藥一樣,有寒熱屬性及功效(第6頁)
- 作者序 吃原型水果最健康(第8頁)
- 水果真的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嗎?(第14頁)
- 吃水果前,你搞懂自己的體質了嗎?(第16頁)
- 體質自我檢測表(第16頁)
- 寒、熱性體質適合吃的水果一覽表(第18頁)
- Chapter 1 常見 40 種水果營養圖鑑百科(第19頁)
- 春季水果(2~4 月)(第20頁)
- 夏季水果(5~7 月)(第29頁)
- 秋季水果(8∼10 月)(第43頁)
- 冬季水果(11~1 月)(第53頁)
- Chapter 2 吃水果之前(第65頁)
- 水果不能隨便吃 —— 最常被誤導的十大網路謠言(第66頁)
- 水果有四性,根據體質做選擇(第76頁)
- 水果有五味,根據病症吃更好(第79頁)
- 每日適合攝取的水果份量(第81頁)
- 飯前飯後吃水果,效果完全不一樣(第86頁)
- 注意!有些水果空腹食用傷身體(第88頁)
- 不能和水果一起吃的飲食禁忌(第91頁)
- 水果不甜就可以多吃嗎?(第95頁)
- Chapter 3 吃對水果不生病(第99頁)
- 呼吸道疾病(第100頁)
- 消化道疾病(第117頁)
- 三高疾病(第138頁)
- 心、肝疾病(第151頁)
- 泌尿科疾病(第162頁)
- 婦科疾病(第170頁)
- 小兒疾病(第189頁)
- 其他疾病(第197頁)
- Chapter 4 對症吃水果,精選 54 道養生食譜(本章目錄按疾病排列,請依索引方式查找)(第211頁)
- 呼吸道疾病(第212頁)
- 消化道疾病(第216頁)
- 三高疾病(第226頁)
- 泌尿科疾病(第230頁)
- 婦科疾病(第232頁)
- 其他疾病(第236頁)
- 心、肝疾病(第251頁)
- 小兒疾病(第258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