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6
城市的出現—由原始農業聚落進化至城市,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原始文化由此走進了較高的發展階段,成為文明。城市是文明的載體,城市的發展與變更體現了文明的演變。
本書作者是城市發展的系統研究者,曾以專著討論中國城市文明發展過程,廣受讀者歡迎。在本書中繼而探討了兩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時間上較晚的愛琴海古城市文明。嘗試還原這些古城市文明的發展軌跡,並討論不同文明軌跡之下的不同發展脈絡。
本書配以眾多地圖及照片、插圖,讓讀者在領略西方古城市的特色時,同時回溯一個個古文明艱辛又神奇的足跡。對於理解中國古城市文明的發展及其特點,也提供了重要的比較和參考。
推廣重點
1,本書作者曾以專著討論中國城市文明發展過程,廣受讀者歡迎。本書為過去作品的續作。
2,配以眾多地圖及照片、插圖,讓讀者既能領略西方古城市特色時,又能回溯古文明演變之旅。
3,立足普及、通識層面,關注歷史地理、文明史的普羅讀者,能較易入手。
- 序(第8頁)
- 引言 對西方古城市文明的探索(第11頁)
- 1. 文化、文明、古城市文明(第12頁)
- 2. 西方與中國古城市文明的時序與關係(第17頁)
- 3. 西方古城市文明的出現與各自特點:自然件、人的選擇(第21頁)
- 4.結論:「 天人感應」:解讀古城市文明間的差異(第26頁)
- 第一章 兩河流域的古城市文明與蘇美爾城邦(第29頁)
- 1. 西方城市及西方文明的發源地(第30頁)
- 2. 文明前的地方文化與農村聚落(第34頁)
- 3.「初城」:文明的門檻(公元前 3400 – 前 3100 年)(第39頁)
- 4. 城邦初期(公元前 3100 – 前 2800 年)(第59頁)
- 5. 城邦鼎盛期(公元前 2800 – 前 2340 年)(第63頁)
- 6. 帝國時代的城市演變(公元前 2340 – 前 2160 年)(第78頁)
- 7. 結論:兩河流域古城市文明的興起與特點(第85頁)
- 第二章 埃及的古城市文明(第91頁)
- 1. 埃及古城市文明特點(第92頁)
- 2. 文明的曙光:「初城」的出現(公元前 3600 – 前 3300 年)(第98頁)
- 3. 城邦時代及古城市文明的傳播(公元前3300 – 前 2890 年)(第109頁)
- 4. 王朝/法老時代的演變與社會發展(第125頁)
- 5. 古埃及的城市(公元前 3050 – 前 1069 年)(第140頁)
- 6. 結論:埃及古城市文明的指向與特色(第159頁)
- 第三章 印度河古城市文明(第163頁)
- 1. 引言:令人費解的哈拉帕城(第164頁)
- 2. 南亞次大陸的史前文化與文明的出現(第168頁)
- 3. 印度河古城市文明特色(第178頁)
- 4. 城市化與城市特色(第183頁)
- 5. 城市案例(第193頁)
- 6. 結論:對印度河古城市文明的理解及「大同社會」的推論(第207頁)
- 第四章 愛琴海的古城市文明(第213頁)
- 1. 愛琴海古城市文明與西方文明的關係(第214頁)
- 2. 早期的愛琴海古城市文明(第220頁)
- 3. 愛琴海古城市文明第三階段:城邦時期(第231頁)
- 4. 古希臘城邦的種類及案例(第244頁)
- 5. 雅典城邦:愛琴海古城市文明的高峰(第253頁)
- 6. 愛琴海古城市文明後期:城邦時代的城市(第266頁)
- 7. 城邦時期的城市案例(第271頁)
- 8. 結論:古希臘城邦時期城市文明的特點與意義(第283頁)
- 參考資料(第288頁)
紙本書 NT$ 664
單本電子書
NT$
44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6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