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讀懂政治學經典
- 點閱:176
- 譯自:50 politics classics
- 作者: 湯姆.巴特勒-鮑登(Tom Butler-Bowdon)著 , 林麗雪譯
- 出版社:時報文化
- 出版年:2019[民108]
- 集叢名:Next:267
- ISBN:9789571380063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內容簡介
生活歸生活、政治歸政治
真有其事?
「政治」就是人民所擁有的事務。由暴君或獨裁者管理與政治(politics)無關,而是與統治(rule)有關。
── 湯姆‧巴特勒-鮑登(Tom Butler-Bowdon)
在古希臘文中,Politikos是指雅典城邦的事務,而polis則是管理這座城市的市民全體。從一開始,「政治」就是人民所擁有的事務。隨著時間的演變,政治這個字已經變成意指治理的藝術與科學,或是有關權威與權力的社會關係。
《一次讀懂政治學經典》主要聚焦在政治哲學的面向上,向讀者提問,什麼是好政府?什麼樣的國家形式能為最多人提供最大的利益?什麼樣的社會給人最大的自由、最大的平等機會?這些從古自今發出的問題對當代的我們仍然重要,我們依然需要加以思考。
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在書中選擇了從林肯(Abraham Lincoln)、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霍布斯(Hobbes)、福山(Fukuyama)、盧梭(Rousseau)、馬克思(Marx)與恩格斯(Engels)、鄂蘭(Arendt)、海耶克(Hayek)、歐威爾(Orwell)、孫逸仙、梭羅(Thoreau)、卡森(Carson)到克萊恩(Klein)、伏爾泰(Voltaire)……等重要領導人物或知名學者作家的演說或書寫,試圖為我們提供思考的線索或方向。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的政治前景,但從閱讀書中的內容,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無論出現什麼其他的觀念,能夠帶來繁榮、和平與自由的觀念就會延續下去,不斷啟發世人。
【好評推薦】
「巴特勒─鮑登以極富感染力的熱情寫作……他是這類型文獻真正的學者。」
--《今日美國》(USA Today)
「精采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把複雜觀念變得容易理解而且實用,同時沒有把材料簡化。」
--道格拉斯‧史東(Douglas Stone), 哈佛大學法學院
「有關一系列重要而長久的議題的複雜觀念,變得很容易理解……讀來充滿樂趣,也很有啟發性。」
--CL田(CL Ten), 新加坡國立大學
- 前言(第6頁)
- 1 艾克頓勛爵《自由與權力》(1948)(第39頁)
- 2 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A‧羅賓森《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2012)(第49頁)
- 3 索爾‧阿林斯基《判道:改變國家的基進力量》(1971)(第59頁)
- 4 格雷厄姆‧艾利森&菲利普‧哲利考《決策的本質:解釋古巴飛彈危機》(1971/1999)(第67頁)
- 5 諾曼‧安吉爾《大錯覺:軍事力量與國家優勢的關係》(1910)(第77頁)
- 6 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起源》(1951)(第87頁)
- 7 亞里斯多德《政治學》(西元前四世紀)(第97頁)
- 8 以撒‧柏林《自由的兩種概念》(1958)(第107頁)
- 9 愛德華‧伯內斯《宣傳》(1928)(第117頁)
- 10 卡爾‧伯恩斯坦&鮑勃‧伍德華《總統的人馬》(1974)(第127頁)
- 11 艾德蒙‧柏克《法國大革命的省思》(1790)(第137頁)
- 12 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1962)(第147頁)
- 13 溫斯頓‧邱吉爾《風起雲湧》(1948)(第157頁)
- 14 卡爾‧逢‧克勞塞維茲《戰爭論》(1832)(第171頁)
- 15 法蘭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之人》(1992)(第181頁)
- 16 穆罕達斯‧甘地《我對真理的實驗:甘地自傳》(1927-29)(第191頁)
- 17 愛瑪‧高德曼《無政府主義與其他論文》(1910)(第199頁)
- 18 亞歷山大‧漢彌爾頓&約翰‧傑伊&詹姆斯‧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1788)(第211頁)
- 19 弗雷德里希‧海耶克《通向奴役之路》(1944)(第221頁)
- 20 托馬斯‧霍布斯《利維坦》(1651)(第231頁)
- 21 塞繆爾‧杭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重建》(1996)(第239頁)
- 22 保羅‧甘迺迪《霸權興衰史》(1987)(第253頁)
- 23 馬丁‧路德‧金恩《馬丁‧路德‧金恩自傳》(1998)(第263頁)
- 24 娜歐蜜‧克萊恩《NO LOGO:顛覆品牌統治的反抗運動聖經》(1999)(第273頁)
- 25 亞伯拉罕‧林肯《蓋茲堡演說》(1863)(第283頁)
- 26 約翰‧洛克《政府論兩篇》(1689)(第293頁)
- 27 尼可洛‧馬基維利《論李維》(1531)(第305頁)
- 28 納爾遜‧曼德拉《漫漫自由路》(1995)(第315頁)
- 29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8)(第325頁)
- 30 孟子《孟子》(西元前三世紀)(第335頁)
- 31 約翰‧米克斯威特&亞德里安‧伍爾得禮奇《第四次國家革命:重新打造利維坦的全球競賽》(2014)(第343頁)
- 32 約翰‧斯圖亞特‧彌爾《女性的屈從地位》(1869)(第353頁)
- 33 漢斯‧摩根索《國際政治:權力與和平的鬥爭》(1948)(第363頁)
- 34 羅伯特‧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1974)(第373頁)
- 35 約瑟夫‧奈伊《權力大未來》(2011)(第383頁)
- 36 曼瑟‧奧爾森《國家的興衰:經濟成長、停滯與社會僵化》(1982)(第393頁)
- 37 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1945)(第403頁)
- 38 湯姆斯‧潘恩《常識》(1776)(第413頁)
- 39 柏拉圖《克里托》(西元前四世紀)(第423頁)
- 40 卡爾‧巴柏《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45)(第431頁)
- 41 尚─雅克‧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1755)(第441頁)
- 42 厄普頓‧辛克萊《魔鬼的叢林》(1906)(第451頁)
- 43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古拉格群島,一九一八─一九五六》(1974)(第461頁)
- 44 孫逸仙《三民主義》(1924)(第471頁)
- 45 瑪格麗特‧柴契爾《柴契爾夫人自傳》(2013)(第481頁)
- 46 亨利‧大衛‧梭羅《公民不服從》(1849)(第495頁)
- 47 阿勒克西‧得‧托克維爾《民主在美國》(1835)(第503頁)
- 48 理查‧威金森&凱特‧皮凱特《公平之怒》(2009)(第513頁)
- 49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為女權辯護》(1792)(第523頁)
- 50 法理德‧札卡瑞亞《後美國世界》(2008)(第533頁)
- 謝辭(第543頁)
- 再加五十本政治學經典(第545頁)
- 英文參考書目(第551頁)
紙本書 NT$ 650
單本電子書
NT$
45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