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在立國初期通過擴建天安門廣場,開展國慶工程,舉辦大型巡遊,提倡烈士崇拜,推行油畫和漫畫的圖像宣傳運動等文化政策,來加強人民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同,鞏固政權的合法地位。這些政策最初受到蘇聯影響,但鼓吹民族自主的中共,決定另覓獨立的發展道路。
本書結合歷史、政治、文化和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探究毛澤東等領導人如何把中國變成宣傳大國。作者運用檔案、內部通訊、圖像、專家的憶述等資料,說明官方如何利用種種政治文化形式,編寫了一部共產革命的英雄史。
- 插圖目錄(第xiii頁)
- 中文版序(第xvii頁)
- 致謝(第xxi頁)
- 導言(第1頁)
- 第一部分 空間(第29頁)
- 第 1 章 天安門廣場:空間與政治(第31頁)
- 第 2 章 十大建築:樹立政治威信(第65頁)
- 第二部分 慶典(第93頁)
- 第 3 章 秧歌:革命之舞(第95頁)
- 第 4 章 遊行(第117頁)
- 第三部分 歷史(第141頁)
- 第 5 章 紅線:中國革命博物館(第143頁)
- 第 6 章 油畫與歷史(第165頁)
- 第四部分 圖像(第195頁)
- 第 7 章 畫中的妖魔(第197頁)
- 第 8 章 新年畫與農民抵制(第233頁)
- 第五部分 紀念(第269頁)
- 第 9 章 紅色烈士崇拜(第271頁)
- 第 10 章 人民英雄紀念碑(第299頁)
- 結論(第325頁)
- 中文參考書目(第339頁)
- 外文參考書目(第355頁)
- 索引(第367頁)
紙本書 NT$ 714
單本電子書
NT$
500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