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學不但是氣象學和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範疇,同時也是塑造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文化生態環境的重要條件之一,而氣侯變遷的研究即是氣候學研究的主要項目之一,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僅及於民生,而且對整個社會和民族心理也會產生廣泛而持續性的衝擊作用。
氣侯變遷的影響不僅及於民生,而且對整個社會和民族心理,亦有廣泛而持續性的衝擊作用,所以歷史上氣候之變遷對歷代社會和政治之演變必有相當程度的影響。生為中國人,對五千年來中國這塊大地的氣候變遷更應該有深刻的認識。我國歷史悠久,史書所載,留下許多寶貴的氣象、氣侯和物候之觀測記錄,作者據以詳加研究,廣徵博引,作有系統的整理,撰成此書。有助於從事此方面研究者之參考。本書曾獲得民國七十山年度嘉新優良著作獎。其得獎評語為:「此著作是一本具重要性的歷史及科學書籍。這方面的研究十分值得鼓勵。」
- 再版自序(第I頁)
- 陳序(第III頁)
- 自序(第VII頁)
- 第一章 緒論(第1頁)
- 第二章 歐美各地歷史上氣候之變遷情形(第5頁)
- 第三章 近代中外科學家對中國歷史上氣候變遷之研究(第12頁)
- 第四章 中國歷史上氣候變遷與歐美歷史上氣候變遷之比較(第17頁)
- 第五章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之氣候及其變遷情形(第26頁)
- 第一節 距今五千年前(黃帝之前三OO年)至夏代(夏禹元年~桀五十二年,西元前二二O五年~西元前一七六七年)─屬於暖溼氣候時期(第31頁)
- 第二節 殷商時代(成湯十八年~紂王三十二年,西元前一七六六年~西元前一一二二年)─繼續為暖溼氣候時期(第33頁)
- 第三節 周朝時代(周武王十三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西元一一二二年~西元前七二二年)─前期繼續為溫暖氣候時期,後期則轉寒冷乾旱(第46頁)
- 第四節 春秋戰國時代(周平王四十九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七二二年~西元前二二一年)─屬於暖溼氣候時期(第55頁)
- 第五節 秦至西漢末葉(秦始皇二十六年~漢成帝建始三年,─西元前二二一年~西元前三O年) ─秦代氣候略寒,西漢時代則大部分屬於暖溼氣候時期(第73頁)
- 第六節 西漢末葉至隋初(漢成帝建始四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西元前二九年~西元六OO年)─氣候轉寒旱,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小冰河期(第82頁)
- 第七節 隋初至宋初(隋煬帝開皇二O年至北宋太宗(二)象、犀牛、老虎等動物的分佈情況 雍熙二年,西元六OO年~西元九八五年)─氣候比較暖濕,為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暖期(第99頁)
- 第八節 北宋太宗中期至宋末(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南宋端宗景炎二年,西元九八五年─西元一二七六年)─北宋太宗中期至南宋前半期為冷期,南宋後半期為暖期(第116頁)
- 第九節 元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西元一二七七年~西元一三六七年)─霜雪連年,屬於寒冷氣候時期(第130頁)
- 第十節 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至明思宗崇禎十七年,西元一三六八年~西元一六四四年)─氣候寒冷乾旱,進入中國歷史上的第四個冷期(第135頁)
- 第十一節 清代(清世祖順治元年至清宣統三年,西元一六四四年~西元一九一一年)─繼續為中國歷史上第四個冷期,直到清德宗光緒六年(西元一八八O年)以後始進入中國歷史上第五個暖期(第152頁)
- 第十二節 民國成立以後(第174頁)
- 第六章 結論(第179頁)
- 第七章 餘論(第181頁)
- 附註(第188頁)
- 附錄一 中國歷史上之旱災紀錄(第200頁)
- 附錄二 中國歷史上之雨災紀錄(第238頁)
- 附錄三 中國歷史上之雪霜及大寒紀錄(第276頁)
- 附錄四 中國歷史上之夏霜夏雪(包括夏寒)紀錄(第296頁)
- 附錄五 中國歷史上之冬春無雪無冰(包括冬春燠及夏燠 )紀錄(第302頁)
紙本書 NT$ 230
單本電子書
NT$
16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