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自費醫療支出暴增時代
6條件挑對實支實付醫療險
過去15年來,台灣家庭自費醫療支出暴增近76%,自負額占總醫療支出比重
為33.6%,高額雜費支出只能靠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轉移風險。如何評估該挑選
哪張醫療保單?
保單挑選
雜費條款是列舉式還是概括式好?
手術定義會如何影響理賠?
新型險種
病房費、雜費2合1,
住院天數短最適合!
專家嚴選
Smart智富保單評選,
5張優質保單出列!
降息風吹全球》趁美國大選前,股市搶短線賺了就跑
哈孝遠:媽媽就是我的理專!
保單挑選
雜費條款是列舉式還是概括式好?
手術定義會如何影響理賠?
新型險種
病房費、雜費2合1,
住院天數短最適合!
專家嚴選
Smart智富保單評選,
5張優質保單出列!
降息風吹全球》趁美國大選前,股市搶短線賺了就跑
哈孝遠:媽媽就是我的理專!
- COLUMN(第10頁)
- 〈社長筆記〉債券泡沫(第10頁)
- 〈總編輯的話〉為高齡化社會做好準備(第12頁)
- 〈房市觀察/顏炳立〉全面放量才是真落底(第14頁)
- 〈基金列車/蕭碧燕〉降息啟動 原物料基金再起?(第16頁)
- 〈保險放大鏡/彭金隆〉用貸款方式買保險可以嗎?(第18頁)
- 〈讀者頻道/夏韻芬〉殖利率倒掛 該如何調整投資組合?(第20頁)
- FOCUS〈錢線觀察〉歐洲QE捲土重來 歐股將出現反彈行情(第24頁)
- MONEY(第30頁)
- 〈名人理財〉籃球國手轉戰演藝圈,穩健理財成最強後盾 哈孝遠:媽媽就是我的理專!(第26頁)
- 〈退休二三事〉潘若迪:我要教舞教到70歲!(第30頁)
- 〈退休天地〉強調「保本」是對養老最大傷害(第34頁)
- 〈樂活退休/王儷玲〉安養信託讓退休保障更完善(第38頁)
- 〈理財保健室/張佳瑩〉循序建立孩子的「財富基因」(第40頁)
- 〈精算講堂/怪老子〉該賣出大漲的20年美債嗎?(第42頁)
- 〈總經真觀點/張真卿〉面對末升段行情的投資配置(第44頁)
- HOUSE(第48頁)
- 〈房市天地〉房產繼承學問大 須留意2大關鍵點(第48頁)
- 〈房市速遞〉(第52頁)
- FUND(第58頁)
- 〈基金趨勢〉(第58頁)
- 〈基金透視/強 大〉買南非幣配息基金 謹記3要點(第64頁)
- 〈外資解讀/布 朗〉美股仍看好 宜逢低分批布局(第66頁)
- 〈基金瞭望/曾淑雲〉脫歐前景不明 英國還能投資嗎?(第68頁)
- 〈基金評鑑〉4檔晨星質量化評級獨家曝光(第70頁)
- 〈基金布告欄〉4433法則精選》7月優質基金(第76頁)
- 海外基金排行(第78頁)
- 國內基金排行(第82頁)
- COVER 自費醫療支出暴增時代 6條件挑對 實支實付醫療險(第84頁)
- 國人每100元支出,就有15元花在醫療保健 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 轉嫁高額自費支出(第86頁)
- 挑選眉角》未來每人投保上限為3張 搞懂理賠條款 完整規畫醫療保障(第92頁)
- 新型險種》住院天數短、病房費用高最適合 病房費、雜費2合1 新型態保單彈性大(第96頁)
- 保單評選》嚴篩市售23張實支實付醫療險 5張優質保單出列(第98頁)
- STOCK(第104頁)
- 〈股市焦點〉5G題材持續發酵 網通族群蓄勢待發(第104頁)
- 〈圖解籌碼〉從產業籌碼變化 提早卡位飆股(第108頁)
- 〈智能選股〉認識主力出貨的「籌碼9階段」(第112頁)
- 〈存股追蹤隊〉營運大追蹤:優群、仁寶(第114頁)
- 〈葉芳看台股/葉 芳〉如何從公司法說會掌握選股方向?(第116頁)
- 〈存股教室/華 倫〉去蕪存菁 存股永遠不嫌晚(第118頁)
- 〈散戶分析師/阿格力〉「高齡化概念股」存股指南(第120頁)
- 〈財報診療室/股 魚〉羽絨被的划算投資─光隆(第122頁)
- 〈股海真言/黃嘉斌〉台股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了(第124頁)
- 〈股市教戰/廖繼弘〉留意創新高價股 趁拉回承接(第126頁)
- 〈透視K線/林家洋〉交易前3步驟 確認操作重點(第128頁)
- 〈權證研究所/權證小哥〉搞懂「關鍵分點」的奧祕(第130頁)
- SERVE(第132頁)
- 〈搶鮮書摘〉人氣部落客「效率理財王」分享理財基本功 先存滿3桶預備金 再進場投資(第132頁)
- 〈搶鮮書摘〉用「第一天」精神續航創新力(第136頁)
- 〈投資必修課〉利用檢查清單 拉高投資成效(第140頁)
- 銀行利率(第142頁)
- 基金優惠(第144頁)
- 理財記事(第14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