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住內觀:以直觀智解脫心
- 點閱:59
- 譯自:The state of mind called beautiful
- 作者: 班迪達尊者(Sayādaw U Paṇḍita)作 , 觀行者譯
-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城邦文化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19[民108]
- 集叢名:善知識系列:JB0133
- ISBN:9789865613976
- 格式:EPUB 流式
- 附註:題名取自版權頁
內容簡介
班迪達尊者是當代最偉大的禪修老師之一。
「念住內觀」禪法是班迪達尊者有關定學的最核心教導,他強調禪修關鍵是不斷地保持正念。
解脫苦是一切眾生最迫切的需求,每個人都有「解脫」的可能,那是隱藏在內心裡的美好,實現它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大的價值展現。我們無須獨自走上一條未知的道路,「念住內觀」禪法即是能讓眾生滅除苦憂、體證涅槃的唯一道路。
班迪達尊者在本書中為我們指出,這條離苦得樂的正念之道就在每個人自己的身心之中。他詳盡地解說了如何走上這條解脫道路的原則與方法,並邀請我們要以最大的精進,超越自己所認定的極限。他常告誡禪修者:「瞄準目標,集中!別讓心溜掉!請保持精進!」如果我們能保持正念、如實覺知,就能在每個剎那相續的經驗中,穿越重重的煩惱苦林,現證寂滅之樂。
在本書中,班迪達尊者首先提醒我們,要遵循佛陀的「法」與「律」而生活,依戒、定、慧三學而修行,才能獲得解脫的快樂。接著,他建議以四種護衛禪——佛隨念、慈心禪、不淨觀與死隨念,來保護我們擺脫由貪、瞋煩惱所引發的擾亂,而能免於內在與外在敵人的危險。
「念住內觀」禪法是班迪達尊者有關定學的最核心教導,他強調禪修的關鍵是不斷地保持正念。如果能以強力的「念」持續地穿透所緣的對象,心便受到正念的保護,不受煩惱攻擊,覺知會變得愈來愈集中且直接,進一步能生起觀慧,讓人親見身心過程的本質,認出它們是無常的、不受控制且不圓滿的,而獲得解脫。
他教導禪修者:
★在打坐時,標示與觀察自然呼吸下腹部「起」與「伏」的動作,並如實地覺知感受。
★在行禪時,以正念覺知腳部「抬起、移動、踏下」的動作。
★在一般日常活動時,時時刻刻都將注意力放在最明顯的對象上,對一切保持密集覺知。
班迪達一生持戒精嚴,素以嚴格的教學與勇悍的禪法聞名。本書的內容即是來自二○○三年五月,他在美國麻州「內觀禪修協會」的長期閉關中心「森林皈依所」主持一個月的閉關時,為閉關學員所作的開示。
- 【導讀】想離苦得樂,請聆聽班迪達尊者的教誨
- 【前言一】具體展現弘法熱誠的傳承者──班迪達尊者
- 【前言二】憶念「尊者老師」
- 【編者序】增長直觀智慧,出離輪迴
- 作者序
- 【導言】依循佛陀的「法與律」生活,才能獲得解脫
- 1 修學概觀
- 檢視戒條
- 世間的守護者──「慚」與「愧」
- 悲──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 「法與律」可淨化思想與行為
- 四種護衛禪能保護心、增長快樂
- 2 第一種護衛禪──佛隨念
- 佛陀是全然清淨、無染的覺悟者
- 佛陀具足「明」與「悲」
- 什麼是「佛陀」?
- 能見法者,即見佛陀
- 禪修營的重要性
- 3 第二種護衛禪──慈心禪
- 「慈」具有潤澤性與凝聚力
- 「慈」的特性、作用與顯現
- 自私的愛與無私的愛
- 四梵住──慈、悲、喜、捨
- 以身、語、意從事慈愛的行為
- 如何修習「慈心禪」?
- 「慈心禪」的四句偈
- 「慈」的遍滿──五百二十八種「慈」
- 散發慈心給一切眾生
- 4 以「法與律」為師,修習念住內觀
- 依循「法與律」,能導致苦滅
- 佛陀圓滿「因」與「果」,才教導他人
- 「法與律」提供所有人均等的機會
- 成功修習「法與律」的四個要素
- 禪修所需的特質──彌蘭陀王求教的例子
- 「念住內觀」的基本指導
- 5 一條獲得涅槃的直接之道──念住內觀
- 注意每個當下,開展八聖道
- 強力的「念」牢牢釘住所緣
- 「精進」會推動「念」的速度
- 煩惱地──具邪見者所居之地
- 慧地──了知生命本質者所居之地
- 佛陀的藥方就是為你而開
- 如實觀察,解開自己的纏縛
- 斬斷三輪,不再轉生
- 以八聖道抵達無明的終點
- 攜手同行聖道
- 6 問與答
- 詞彙表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30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