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閩南語否定結構的變遷與效應:由正反問句、動貌系統與程度結構入手
  • 點閱:104
    32人已收藏
  • 作者: 蘇建唐著
  •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語言文字叢書:1000012
  • ISBN:9789864782802
  • 格式:PDF,JPG
  • 頁數:340
  • 書籍難度(SR):87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3-30

內容簡介
 
語言作為常變的結構體,隨著來自各層面的影響,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係也將因應調整,其結果同時在系統內部與外部引發不同向度的連鎖現象,某程度上皆可視為結構變化後的效應,且往往都離不開心理因素的關係。本書於前述觀點上,透過常見於口語的「m」(約同「不」)、「無」和「未」探討閩南語否定詞系統的變化及其相關效應,亦適時擴及南北方言系統的比較,以突顯閩南系統的特殊性。
 
全書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漢語否定詞的發展大勢;第三章:閩南語否定結構的變遷與可能動因;第四章:「VP-無/m」混用的效應;第五章:各否定詞在合成完成體的競合與效應;第六章:「無」的擴張及其對「微量」構式的影響:第七章:結論。

作者簡介
 
蘇建唐
 
一九八○年生,清華大學語言學博士、碩士、東海大學中文系學士。現任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與修平科技大學博雅學院兼任助理教授。致力於漢語歷史語法、方言語法與詞彙研究。著作包含多篇會議論文,以及收錄於《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期刊數篇。

  • 序 連金發(第序 - i頁)
  • 目次(第I頁)
  • 表目錄(第V頁)
  • 圖目錄(第VIII頁)
  • 凡例(第IX頁)
  • 第一章 緒論(第1頁)
    • 1.1 研究對象(第2頁)
    • 1.2 基本研究概念(第5頁)
    • 1.3 研究方法(第14頁)
    • 1.4 研究意義(第15頁)
    • 1.5 論題選擇背景(第17頁)
    • 1.6 前人研究成果與未竟之處概述(第21頁)
    • 1.7 語料來源(第36頁)
    • 1.8 各章簡介(第40頁)
  • 第二章 漢語否定詞的發展大勢(第43頁)
    • 2.1 「不」於動前與動後的發展及其效應(第49頁)
    • 2.2 「不」、「無」、「未」與「沒」於存在和合成完成體功能的競爭(第81頁)
    • 2.3 小結(第102頁)
  • 第三章 閩南語否定結構的變遷與可能動因(第105頁)
    • 3.1 閩南語否定結構於動前的變遷(第105頁)
    • 3.2 閩南語否定結構於動後的變遷(第120頁)
    • 3.3 「無」於臺閩語擴張的可能原因(第134頁)
    • 3.4 小結(第140頁)
  • 第四章 「VP - 無/m」混用的效應(第143頁)
    • 4.1 「VP - m/無」混用與「VP - Neg - VP」的融入(第144頁)
    • 4.2 句末否定詞的混用與「VP - 嗎」的借入(第160頁)
    • 4.3 小結(第182頁)
  • 第五章 各否定詞在合成完成體的競合與效應(第185頁)
    • 5.1 合成完成體的內涵與相關次概念(第186頁)
    • 5.2 否定結構的變遷與效應(第199頁)
    • 5.3 小結(第222頁)
  • 第六章 「無」的擴張及其對「微量」構式的影響(第225頁)
    • 6.1 〔無啥物 XP〕的特殊性及語法定位(第226頁)
    • 6.2 「微量」構式於南北方言的發展路徑(第237頁)
    • 6.3 「微量」構式於南北方言系統差異的可能成因(第247頁)
    • 6.4 「微量」構式於粵語區差異的可能成因(第257頁)
    • 6.5 小結(第271頁)
  • 第七章 結論(第273頁)
  • 參考文獻(第279頁)
  • 附錄一(第309頁)
  • 附錄二(第313頁)
  • 附錄三(第315頁)
  • 後記(第319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408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3-3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