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1-29
內容簡介
記憶,在時間的沙漏中,漸漸變成了灰燼。然而,記憶得以記錄並流傳於世,全靠文字。從古至今,文字記錄了人的思想,記錄了人的歷史,記錄了人的現狀。
可是,文字是脆弱的。一場大火,一場洪水,文字便可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封閉社會中,當權者編製《禁書目錄》、舉辦焚書儀式,只為禁錮人的思想,控制人的記憶,把人民困在由當權者築起的大廈裏。但隨着時間的流逝,無論是多麼堅固的建築,也會漸漸出現裂縫。在當權者的禁錮下,人民漸漸把塵封已久的記憶解放出來,反抗當權者。蘇聯政府的瓦解,柏林圍牆的倒下,便是明證。
- 總序(第ix頁)
- 第一編 被困的記憶(第1頁)
- 記憶的形式(第3頁)
- 羊的社會及宿命(第16頁)
- 普羅米修斯的傳說(第36頁)
- 第二編 孤獨的守望者(第55頁)
- 廣場上的白頭巾(第57頁)
- 種子是不該磨粉的(第63頁)
- 傳說(第72頁)
- 此刻有誰(第78頁)
- 人民迷宮(第91頁)
- 第三編 禁止思想的時代(第99頁)
- 書的灰燼(第101頁)
- 扎米亞京的現實(第117頁)
- 遭遇奧威爾(第127頁)
- 精神的旅人(第135頁)
- 從莫爾斯電報開始(第141頁)
- 第四編 帝國的暗影(第153頁)
- 法西斯摧毀了什麼(第155頁)
- 群眾汪洋(第160頁)
- 語言巫術(第169頁)
- 情感瘟疫(第177頁)
- 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理想(第187頁)
- 誠實與否,這是一個問題(第198頁)
- 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第208頁)
- 拿什麼去寬恕(第220頁)
- 第五編 凍土與鐵幕(第225頁)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彼得堡(第227頁)
- 滴血大教堂前後(第236頁)
- 我從沒想過我會見到列寧(第249頁)
- 閱讀索爾仁尼琴(第265頁)
- 一個人要活得足夠長久(第271頁)
- 牆(第280頁)
- 垮壩(第286頁)
- 舊書記 ——《布拉格之春》(第294頁)
- 最後的(第307頁)
- 代後記 —— 一間自己的書房(第314頁)
紙本書 NT$ 454
單本電子書
NT$
318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1-29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1-2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