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金剛經的真面目:你讀對版本了嗎?:八種譯本的比較-以派系思想為主
  • 點閱:740
    99人已收藏
  • 作者: 釋定泉著
  • 出版社:大喜文化出版 聯合發行總經銷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淡活智在:15
  • ISBN:9789869541602
  • 格式:PDF,JPG
  • 頁數:292
  • 附註:版權頁題名: 金剛經的真面目, 你讀對版本了嗎?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8

內容簡介
古來皆知金剛經各譯本有所不同,其差異有哪些?內容是什麼?
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是什麼?是翻譯者?還是源於底本?
若源於底本,所牽涉的內容是什麼?是否與印度的派系代遷有關?
若與印度的派系代遷有關,是否表示各譯都有各自所要發揚的義理?當中用詞可否互相取代?

若義理不同,用詞又不可互相取代,那麼,純粹文本對比的研究方法,便可能對問題提供不正確的結論了。如此,我們應該如何改進?
 
在《金剛經》的近代二英譯本和古代六漢譯本中,差異較大的鳩摩羅什大師譯本廣受質疑與批判。本書採現代文本對比的佛學研究方法,對八譯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義理對比,從71項差異中,發現《金剛經》不同的譯本,暗藏著源於印度派系代遷的思想演進,導致經文出現龐大改動。現代學者作為對比之用的梵本,極可能是古代已被改動過的《金剛經》新型態。
 
本書特色
 
從《金剛經》譯本的71項差異中,
發現印度派系代遷的思想演進時,
讓經文有龐大的改動!
 
這將令古譯的研究價值再次受到關注,
更可能令現代佛學文本對比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受到衝擊。


作者簡介
 
釋定泉
 
俗姓吳,1968年出生於中國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商業管理系學士、台灣淨覺僧伽大學大乘佛教研究所碩士。

1996年開始學佛,2012年於上暢下懷長老座下剃度出家。2014年受具足戒,泰國華宗大尊長上仁下得長老為授戒和尚。
 
曾在香港《雷音》、《香港佛教》和台灣《淨覺》等月刊撰文。又獲 上暢下懷長老選用其偈語作為香港圓明寺山門對聯和五觀堂對聯。2016年以《金剛經八譯的文本比較》一文通過碩士論文答辯,並獲A等成績。後得 上淨下心長老推薦繼續往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進修博士課程。
 
法師早期以般若、空宗理論作為禪修的操作方便;後以禪宗無心和不動心作為看心要領;出家後有因緣修學天台止觀,同時又修學帕奧系統的禪法,後於泰國修讀博士課程時學習馬哈希系統的禪法。
 
法師以「度眾而無相,無相而度眾」作為自修與推廣佛法的大綱,並認為種種佛法皆有其用途,究極與否取決於眾生的根器。而佛教的發展,法師認為是一種「流行論」,而非「進化論」,故一切佛法皆根源於2500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世尊,只不過流行的程度有所參差而已。


  • 致謝言(第1頁)
  • 摘要(第3頁)
  • 第壹章 緖論(第9頁)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第9頁)
    •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第11頁)
    • 第三節 文獻回顧(第18頁)
    • 第四節 論文架構(第24頁)
  • 第貳章 七十一項文本差異(前)(第27頁)
  • 第叁章 七十一項文本差異(後)(第99頁)
    • 小結(第148頁)
  • 第肆章 重要思想的演進(第153頁)
    • 第一節 大乘正宗的開教(第153頁)
    • 第二節 前半菩薩應無「所」住的開示(第175頁)
    • 第三節 後半菩提心無「我」相的悟入(第191頁)
    • 第四節 度眾而無相的證入境界(第214頁)
    • 第五節 能斷與瑜伽行派(第221頁)
  • 第伍章 義理以外的翻譯對比問題(第225頁)
    • 第一節 羅什與流支的翻譯風格(第225頁)
    • 第二節 直譯與意譯(第229頁)
    • 第三節 經本序幕與大乘初興(第230頁)
    • 第四節 印度本土的派系代遷(第238頁)
    • 第五節 時空與底本(第240頁)
    • 第六節 底本的時空位置(第243頁)
    • 第七節 現存梵本的對比局限(第245頁)
  • 第陸章 結論(第247頁)
    • 第一節 研究的總結與功用(第247頁)
    • 第二節 研究的限制與展望(第252頁)
  • 參考書目(第257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8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