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2-29

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是每一個國民所追求的目標,但是要保護生活環境的品質則有賴正確的環保觀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地身體力行。在已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中,環境保護不僅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也已成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近年來,民眾環保知識高漲,環保抗爭事件也層出不窮,但是徒有環保意識而無正確之環保知識,則可能將環保運動導引至錯誤的方向而不自知,因此唯有建立正確觀念之後,才能真正落實環境保護工作。

本書提供對於環境相關問題的全面瞭解與認知,並介紹環境科技的最新發展,以期增進讀者對於基礎環境科學的相關知識,並提升其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熱情與使命感。除了做為修習環境保護的入門文本,本書亦可提供社會各界關懷環境的人士,做為瞭解環境相關問題的重要參考書籍。

袁中新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 三版序(第1頁)
  • 二版序(第3頁)
  • 序文(第5頁)
  • 第一章環境倫理與環境教育(第1頁)
    • 一、前言:從八八水災說起(第3頁)
    • 二、環境倫理的基礎論述:我們是什麼?(第5頁)
    • 三、環境教育的宗旨與內涵(第8頁)
    • 四、連結環境教育、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第14頁)
    • 五、參考資料(第16頁)
  • 第二章生態學(第19頁)
    • 一、前言(第21頁)
    • 二、生物對環境因子的適應──以溫度為例(第22頁)
    • 三、關於族群生態的一些基本觀念(第25頁)
    • 四、族群的數目控制(第27頁)
    • 五、群落──族群的互動(第27頁)
    • 六、系統生態學(第30頁)
    • 七、參考資料(第32頁)
  • 第三章自然資源保育(第33頁)
    • 一、前言(第35頁)
    • 二、保育的定義(第36頁)
    • 三、自然資源的定義與分類(第37頁)
    • 四、達成自然資源保育的基本法則(第39頁)
    • 五、達成自然資源保育的生態法則(第40頁)
    • 六、自然資源之危機(第40頁)
    • 七、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安全議定書(第46頁)
    • 八、參考資料(第47頁)
  • 第四章公共衛生與健康(第49頁)
    • 一、前言(第51頁)
    • 二、公共衛生的定義(第51頁)
    • 三、公共衛生的領域(第52頁)
    • 四、健康的涵義及促進健康的因素(第56頁)
    • 五、維持健康的基本原則(第62頁)
    • 六、健康障礙的發生原因(第62頁)
    • 七、公共衛生活動與健全管理(第65頁)
    • 八、參考資料(第68頁)
  • 第五章能源與環境(第71頁)
    • 一、前言(第73頁)
    • 二、能源的形式及污染(第75頁)
    • 三、能源使用年限(第78頁)
    • 四、台灣地區環境負荷(第80頁)
    • 五、當前環境改善重要措施(第81頁)
    • 六、結語(第83頁)
    • 七、參考資料(第85頁)
  • 第六章水質優養化(第87頁)
    • 一、前言(第89頁)
    • 二、生態界營養鹽的循環(第90頁)
    • 三、水域之優養化(第93頁)
    • 四、水域優養化的預測與防治(第98頁)
    • 五、參考資料(第99頁)
  • 第七章海岸地區開發與管理(第101頁)
    • 一、前言(第103頁)
    • 二、海岸地區之定義(第104頁)
    • 三、國外海岸管理體制(第105頁)
    • 四、台灣地區海岸開發現況與問題(第111頁)
    • 五、未來的管理對策(第116頁)
    • 六、結語(第119頁)
    • 七、參考資料(第119頁)
  • 第八章海洋環境污染(第121頁)
    • 一、海洋環境概論(第123頁)
    • 二、海洋污染的種類(第127頁)
    • 三、海洋污染的途徑(第127頁)
    • 四、海洋污染物之生地化反應及傳輸過程(第130頁)
    • 五、海洋污染對環境之衝擊(第132頁)
    • 六、海洋污染防治及管理(第133頁)
    • 七、參考資料(第135頁)
  • 第九章文化與景觀資源之管理與保存:談倫敦泰晤士河與高雄愛河(第137頁)
    • 一、前言(第139頁)
    • 二、倫敦與高雄的都市發展(第139頁)
    • 三、都市河川的污染(第142頁)
    • 四、嚴重的河川污染期(第143頁)
    • 五、河川整治簡史(第146頁)
    • 六、今日的倫敦泰晤士河和高雄愛河(第160頁)
    • 七、結語(第162頁)
    • 八、參考資料(第162頁)
  • 第十章全球環境變遷之研究與國際因應對策(第165頁)
    • 一、前言(第167頁)
    • 二、「全球環境變遷」研究的緣起及目標(第168頁)
    • 三、國際推動「全球環境變遷」研究之情況(第171頁)
    • 四、我國在「全球環境變遷」研究的努力(第175頁)
    • 五、結語(第178頁)
    • 六、參考資料(第179頁)
  • 第十一章地球溫室效應之成因、影響與因應(第181頁)
    • 一、前言(第183頁)
    • 二、溫室效應氣體與其貢獻評估(第185頁)
    • 三、溫室效應對全球之影響(第190頁)
    • 四、國際間與我國之因應對策(第192頁)
    • 五、參考資料(第197頁)
  • 第十二章臭氧層破壞之成因與影響(第199頁)
    • 一、前言(第201頁)
    • 二、臭氧層之特性(第203頁)
    • 三、臭氧之特性(第204頁)
    • 四、臭氧層之破壞(第204頁)
    • 五、破壞臭氧層的元兇──氯氟碳化物之特性(第210頁)
    • 六、臭氧層破壞之影響(第211頁)
    • 七、我國主要措施(第214頁)
    • 八、參考資料(第218頁)
  • 第十三章雨水酸化現象及影響(第219頁)
    • 一、前言(第221頁)
    • 二、酸雨之成因及傳送(第222頁)
    • 三、酸雨之影響(第225頁)
    • 四、我國雨水酸化現況(第230頁)
    • 五、酸雨防治之國際合作(第233頁)
    • 六、結語(第236頁)
    • 七、參考資料(第237頁)
  • 第十四章空氣品質與能見度(第239頁)
    • 一、大氣組成(第241頁)
    • 二、空氣污染與健康效應(第243頁)
    • 三、空氣品質(第245頁)
    • 四、能見度(第250頁)
    • 五、參考資料(第259頁)
紙本書 NT$ 290
單本電子書
NT$ 203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2-29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