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從2000年以來,在大企業快速成長的帶動之下,南韓大概是東亞國家當中,除了中國大陸之外,經濟表現最為亮眼的國家,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就在七年之前,南韓卻是亞洲金融危機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南韓政府也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之下,向IMF尋求經濟援助。當時南韓輿論稱這是繼被日本殖民統治之後,南韓經濟主權被託管的第二國恥。
因此,本書的研究動機在於:為何南韓經濟能夠在短短七年當中,從金融危機的泥淖當中脫胎換骨,並同時成為東亞國家當中經濟成長的一枝獨秀呢?本書主要研究的議題有兩個:首先是南韓從1987年開始進入政治民主化的階段,為何同樣是民選總統的金泳三在1993年至1998年執政期間卻無法達成經濟改革的目標,而金大中卻反而能夠做到?其次是南韓真正進行政治及經濟改革是在1993年金泳三上台之後,而真正有大刀闊斧的具體改革措施則是在1998年金大中上台之後,從1993年至今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南韓的政經體制是否有明顯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對於南韓政府、大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關係會產生何種影響呢?
本書將從政府與大企業當中的執政黨-大企業-銀行之間的互動關係,來分析1993年之後南韓政經體制的轉變。
- 自序(第i頁)
- 第一章 前言:南韓經濟的蛻變(第1頁)
- 第二章 理論探討(第15頁)
- 第一節 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國家、企業、資本與經濟的發展(第15頁)
- 第二節 威權主義下政府、企業與銀行的關係(第19頁)
- 第三節 自由化與政黨輪替對政府、企業與銀行關係的影響(第24頁)
- 第四節 南韓的例證(第29頁)
- 第三章 南韓政經體制的建立與發展(1961-1992)(第37頁)
- 第一節 朴正熙重化工業政策及財閥的形成(1961-1979)(第37頁)
- 第二節 全斗煥的微觀調整(1979-1988)(第49頁)
- 第三節 盧泰愚的改革政策(1988-1992)(第61頁)
- 第四節 威權時期南韓政經體制的特性(第68頁)
- 第四章 政黨輪替與金泳三政經改革(1993-1997)(第89頁)
- 第一節 金泳三的上台與政治主張(第90頁)
- 第二節 金泳三的政治改革:肅貪的清廉政治(第96頁)
- 第三節 金泳三的經濟改革:自由化政策(第107頁)
- 第四節 金泳三政經改革的失敗:貪污腐化與過度自由化(第120頁)
- 第五章 亞洲金融風暴與IMF經濟援助(第135頁)
- 第一節 金融風暴前後南韓的政經情勢(第135頁)
- 第二節 南韓金融風暴之政經分析(第145頁)
- 第三節 國際貨幣基金援助的紓困方案與條件(第153頁)
- 第四節 紓困方案所引起的政經效應與金大中當選南韓總統(第164頁)
- 第六章 金大中的政治經濟改革(1998-2003)(第175頁)
- 第一節 二次政黨輪替與金大中上台的政經環境(第175頁)
- 第二節 金大中的金融改革(第184頁)
- 第三節 金大中的財閥改革(第195頁)
- 第四節 金大中的政治改革(第207頁)
- 第五節 金大中改革成功的政治經濟分析(第213頁)
- 第七章 政黨輪替與南韓政經體制的轉變(第225頁)
- 第一節 比較兩金改革政策的變與不變(第226頁)
- 第二節 政黨輪替後南韓政府、大企業與銀行關係的轉變(第234頁)
- 第三節 政府、大企業及銀行關係轉變下南韓大企業的轉型(第243頁)
- 第四節 南韓政治經濟體制的轉型(第247頁)
- 第八章 結論:兼論盧武鉉的上台(第259頁)
- 第一節 金大中時代的結束與盧武鉉的上台(第259頁)
- 第二節 盧武鉉上台之後的政治紛擾(第264頁)
- 第三節 結論:南韓未來的走向(第269頁)
- 附錄 1993年以來南韓主要大事紀(第273頁)
- 參考書目(第292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7-23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