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ney錢 [第142期]:每月3千傻傻存 退休爽爽領千萬
-
點閱:495
121人已收藏
- 作者: 《Money 錢》月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金尉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19.07
- 格式:PDF,JPG
- 頁數:140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3
本期內容簡介
社長的話
退休準備必須講求效率
台灣再過7年就要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屬於退休金的第一層社會保險(如勞保年金、公保、軍保、農保和國民年金)卻可能會因為政府年金改革而調降,根據台壽保和政治大學公布的退休調查顯示,9 成民眾對第一層社會保險雖然最依賴,但卻也是最沒信心,因此有 8 成受訪者願意每月自行提撥超過 5 千元當作退休準備,只是,這些人所挑選的投資工具仍偏保守,近 6 成是以定存為主,其次是購買儲蓄險為優先考量。
完整的退休金準備有三層:第一層是社會保險年金,只是這層退休金會隨著政策而產生變數,例如之前勞保年金就曾喊出會破產的聲音,因此造成民眾對這第一層社會保險沒有信心。
第二層為職業退休金,也就是企業給予員工的退休金,如勞退舊制、勞退新制中的勞工退休金。其中,勞退舊制可領的退休金比勞退新制多,但最大變數是企業的經營狀況,過去就曾發生多起企業因經營不善,導致勞工領不到退休金而上街頭抗議的事件。至於勞退新制,雖為確定提撥制(雇主提撥薪資6%),且是提撥到勞工個人帳戶,並沒有破產問題,但調查顯示,仍有 45% 民眾認為可能面臨破產,這應源自於民眾對新制並不了解所致,也因此自行提撥不超過薪資 6% 至個人帳戶的勞工比例並不高,當然部分原因是因為政府代操績效不如勞工期待。
第三層退休金則是個人自行準備,亦即個人資產。由於勞工若僅仰賴第一、二層退休金,老後只能擁有生活基本保障,若想退休後過得精彩,就得靠個人資產支應,尤其隨著年齡增加,體況漸邁入更加老化狀態,屆時醫療、照護等費用也將攀升,因此第三層個人準備的退休金就更顯重要。但根據調查,民眾雖願自行準備退休金,但挑選的工具卻多偏向極度保守的定存,或是 CP 值極低的儲蓄險,這是因為民眾在投資上「賠怕了」,造成資金無效率運用,而無法如願達到退休金的儲存目標。
本期〈封面故事〉與〈特別企劃〉將針對第三層個人準備退休金與儲蓄險的大問題深入探討與分析,希望提供讀者正確的觀念與方向。
第三層退休金則是個人自行準備,亦即個人資產。由於勞工若僅仰賴第一、二層退休金,老後只能擁有生活基本保障,若想退休後過得精彩,就得靠個人資產支應,尤其隨著年齡增加,體況漸邁入更加老化狀態,屆時醫療、照護等費用也將攀升,因此第三層個人準備的退休金就更顯重要。但根據調查,民眾雖願自行準備退休金,但挑選的工具卻多偏向極度保守的定存,或是 CP 值極低的儲蓄險,這是因為民眾在投資上「賠怕了」,造成資金無效率運用,而無法如願達到退休金的儲存目標。
本期〈封面故事〉與〈特別企劃〉將針對第三層個人準備退休金與儲蓄險的大問題深入探討與分析,希望提供讀者正確的觀念與方向。
- First(第12頁)
- 情報站(第12頁)
- 小豬公 夏季電費省錢5絕招(第15頁)
- 理財相對論 現金付款PK行動支付(第16頁)
- 現場傳真 從逃犯條例爭議看中美關係(第18頁)
- Column(第20頁)
- 財經透視 / 呂忠達 新科技冷戰 才是美中主力戰場(第20頁)
- 財經主播台 / 邱沁宜 美國聯準會下半年是否降息?(第21頁)
- 理財心法 / 李柏鋒 付的是顧問費 賣的才會是專業(第22頁)
- 家庭理財 / 林銘水 小額終老保險不是人人都適合!(第23頁)
- 小資理財術 / 艾蜜莉 投資就從ETF入門吧!(第24頁)
- 當票的故事 / 秦嗣林 高利借款 是債務公司挖的陷阱(第25頁)
- Retire(第26頁)
- 理財會客室 / 林奇芬 熟女理財2方法 聰明打造長壽財(第26頁)
- 退休講堂 / 王儷玲 善用生前契約保單 規劃終老人生(第27頁)
- Planning 高薪族理財健診 用3帳戶搶救財庫漏洞 高薪族每年多存百萬元!(第29頁)
- 個案故事 高薪族不理財 帳戶像破水桶(第30頁)
- 投資規劃 存教育金不如教小孩經濟獨立(第36頁)
- Report 特別企劃 高利儲蓄險與惡的距離 停售別搶買 當心賠錢又沒保障(第40頁)
- 總論篇 金管會出招終結高利儲蓄險亂象(第42頁)
- 真相篇 業務員沒說的4個高利儲蓄險真相(第46頁)
- 保障篇 高利儲蓄險OUT!你該買的保險是這些(第50頁)
- 理財篇 月存5千元 退休每月爽領4萬元(第54頁)
- Fintech(第59頁)
- 金融科技 智能投資平台提供理財新體驗(第59頁)
- Cover 封面故事 從年輕就做對這4件事 每月3千傻傻存 退休爽爽領千萬(第60頁)
- 總論篇 退休族最後悔這幾件事(第62頁)
- 準備篇 用4步驟穩穩存夠退休金(第65頁)
- 好享退篇 一次搞懂「好享退」3大特色(第70頁)
- 產品篇 徹底認識4種目標類型基金(第74頁)
- Insurance(第78頁)
- 保險天地 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第78頁)
- 從理賠學保險 理賠達人親授絕招 多賠60萬 再免繳10年保費(第80頁)
- 勞健保須知 勞工身故 遺屬有4筆錢可擇領(第82頁)
- Fund(第84頁)
- 基金快易通 / 蕭碧燕 中國即使跌 也不會太深、太久(第84頁)
- 理柏透視 / 馮志源 「反送中」將引爆金融危機?(第86頁)
- 傾囊相授 買配息基金要知道的3件事(第88頁)
- 基金瞭望 伊斯蘭債券成為新的避風港(第90頁)
- 20Best 低利環境 環球股票基金有前景(第92頁)
- Invest(第93頁)
- 存股趣 / 楊禮軒 投資該集中火力或分散投資?(第93頁)
- 讀好書 股利、價差兩頭賺 年存18%(第96頁)
- 投資與理財 別傻傻分不清(第98頁)
- 阿甘的一封信/ 闕又上 價值投資已死? 抱緊看長線(第100頁)
- 愛存股 利多題材發酵 基泰建設身價揚(第102頁)
- 投資小老師 「合約負債」預知企業營運(第104頁)
- 產業ABC 電動自行車熱賣 台廠股價走揚(第106頁)
- 匯眼看世界 / 李其展 歐元探底時機到了嗎?(第108頁)
- 技術分析輕鬆學 / 朱家泓 長紅K線➋突破盤整與假突破(第110頁)
- Focus 專題報導 美中貿易戰延長賽 資金轉向債券、特別股、REITs避險(第113頁)
- 工具篇 債券、特別股、REITs 這些ETF讓你趨吉避凶(第116頁)
- Money(第122頁)
- 我的人生選擇 音樂老師兼職新秘 加薪又圓夢(第122頁)
- Dr. Money漫談 夾心族理財要兼顧現在與未來(第124頁)
- 富人觀點 有錢人必備的6個好習慣(第126頁)
- 聰明消費 不搭廉航 飛韓國只花3千元(第128頁)
- 愛創業 掌握大數據 翻轉傳統婚友市場(第130頁)
- Family(第132頁)
- 法律常識 同婚專法的財產制度有差異嗎?(第132頁)
- 稅務新知 搞懂3問題 明年就能少繳稅(第134頁)
- 房子這件事 落底聲四起 現在適合買房嗎?(第136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