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9
《地方感》是一部令人耳目清新、怦然心跳的人地關係學,它要我們以人性為基礎,積極地創造美滿人生;它更告訴我們如何立足社會、如何經驗環境、如何了解和想像空間,進而喜歡、享受四周環境。
如果我們用小孩天真的眼光進行觀察,則戶外日常生活所遇到的一切將會突然有了新的意義。從家裡、學校、道路、公園、野外到森林,讓我們一齊發現、營造、維護地方感。
地方感的範圍及力量很大,地方的經驗很微妙,若無地方感則使人容易失落無主,從地方來的身分使人產生歸屬感。土地利用規劃與古蹟文物的保存和地方感的關係密切,本書不但舉例引述如何塑造地方感,並且提供了公民教育中所需要的地理教育課程及學習方式。
- 序(第iv頁)
- 一、感覺方法(第1頁)
- 1. 空間感覺(第1頁)
- 2. 時間感覺(第4頁)
- 3. 五官感覺(第6頁)
- 4. 視覺(第7頁)
- 5. 聽覺(第9頁)
- 6. 嗅覺(第12頁)
- 7. 味覺(第14頁)
- 8. 觸覺(第16頁)
- 9. 識覺:感覺記憶(第18頁)
- 二、地方感覺(第21頁)
- 10. 什麼是地方感?(第21頁)
- 11. 地方感的範圍(第23頁)
- 12. 如此知識與意識(第25頁)
- 13. 地方的力量(第27頁)
- 14. 地方的經驗(第32頁)
- 15. 地方感與無地方感(第34頁)
- 三、地方身分(第41頁)
- 16. 地方感與身分辨認(第41頁)
- 17. 身分與認同(第44頁)
- 18. 地方、文化、社會與政治身分(第48頁)
- 19. 全部認同與部分認同(第53頁)
- 20. 地方特徵與身分塑造(第56頁)
- 21. 無地方身分(第60頁)
- 四、情意的本質(第65頁)
- 22. 情意是什麼?(第65頁)
- 23. 如何閱讀環境的角色和作用(第71頁)
- 24. 如何閱讀建造環境(第77頁)
- 25. 如何閱讀街道與公路(第81頁)
- 26. 土地的故事(第87頁)
- 五、經驗與想像:態度、識覺、價值觀(第91頁)
- 27. 近處的經驗與想像(第91頁)
- 28. 遠處的想像(第95頁)
- 29. 民族與民主的環境(第98頁)
- 30. 對地方與區域的識覺(第100頁)
- 31. 唯我獨尊的感覺(第107頁)
- 六、本土化與全球化(第113頁)
- 32. 什麼是本土化與全球化?(第113頁)
- 33. 文化觀念的差異(第115頁)
- 34. 滾動的石頭(第118頁)
- 35. 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衝突(第120頁)
- 36. 共識、共榮的世界觀(第123頁)
- 七、環境與地方感(第129頁)
- 37. 自然如何塑造孩童的個性和地方感?(第129頁)
- 38. 土地利用規劃與地方感(第131頁)
- 39. 古蹟的保存與地方感(第138頁)
- 40. 象徵、符號或再現(第143頁)
- 41. 地方感、認同感與歸屬感(第146頁)
- 八、塑造地方感(第151頁)
- 42. 如何培養地方感?(第151頁)
- 43. 如何教導地方感?(第156頁)
- 44. 創造及發現地方感(第159頁)
- 45. 公民教育(第163頁)
- 九、地理教育(第167頁)
- 46. 地理課程目標(第167頁)
- 47. 地理課程內容:日常生活的地理(第170頁)
- 48. 地理學習方式(第174頁)
- 49. 課程綜合化的趨勢(第176頁)
- 50. 創意的地理(第179頁)
- 十、後記(第183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9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7-1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