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琵琶演奏詮釋新繹:經典文曲<<塞上曲>><思春>
  • 點閱:110
    21人已收藏
  • 作者: 王世榮, 張宜蓁編著
  • 出版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出版年:2017
  • ISBN:9789860517415
  • 格式:PDF,JPG
  • 頁數:156
  • 書籍難度(SR):634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6-27

內容簡介

琵琶是中國傳統器樂當中運用最廣泛且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而中國音樂在歷經了二十世紀初以降、西方文明沛然莫之能禦的洗滌後,一世紀以來,琵琶的發展也隨之產生了很大的變革。本教材的編寫初衷,在於透過對傳統經典曲目的審視與分析,考察當代琵琶的演奏詮釋形態與傳統的連結及差異,並且透過以 「建造個人詮釋風格」為目的的教材進程,嘗試探索、開發琵琶演奏藝術更寬廣與多元的可能性。盼本教材能在當代西化聲浪中別開蹊徑,豐厚琵琶演奏之內涵。

作者簡介
 
王世榮
 
曾與國內外知名民族管絃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及室內樂團合作琵琶協奏曲,及室內樂作品,經常巡演於國內外。近年專注於探索琵琶形制的歷史沿革與器樂語法,曾多次赴中國、日本、越南等國家針對所保存的琵琶現況進行田調及演奏技法學習,並與國內「世界音樂」名家合作一系列千年琵琶專題音樂會,嘗試多元文化跨界的新視界。曾出版個人琵琶與管弦樂演奏專輯《封神榜》。個人琵琶演奏專輯《古苑尋聲》獲第20屆金曲獎傳統音樂類最佳專輯。曾任教於國內多所院校中國音樂科系,現專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為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

 
張宜蓁
 
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小提琴演奏、當代即興演奏雙碩士,主修「音樂語言應用」、副修作曲,專長古典、即興、並涉獵涵蓋絲路地區如東南歐、中東、中亞、印度、東亞的民族音樂,曾多次負笈烏魯木齊新疆藝術研究所、首爾國立國樂院學習。目前研修課題為「傳統素材於當代國樂的實踐方法」與「民族器樂風格語法的文化探究」。2009年成立以演奏與講座形態推廣、介紹歐亞大陸民族音樂的「東方世界音樂聯盟」,個人演奏足跡遍及臺灣、以及美國、加拿大、匈牙利、日本、中國、印尼、泰國等。曾以專輯 《失落的環節》獲第22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並入圍「最佳演奏獎」。近年致力於民族音樂創作,作品包括「千年琵琶」室內樂系列、多首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樂團委託創作、演奏的合奏曲、協奏曲、室內樂曲等,並以電影「刺客聶隱娘」仿唐樂 《瑚姬舞》入圍第27屆流行金曲獎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演奏與創作之餘,亦為KKBOX世界與心靈音樂專欄執筆。


  • 推薦序(第5頁)
  • 序(第11頁)
  • 前言(第12頁)
  • 內容提要(第13頁)
  • 第一單元、琵琶流派與《塞上曲》(第15頁)
    • 第一節 五大琵琶流派與其特徵(第17頁)
    • 第二節 《塞上曲》(第21頁)
  • 第二單元、演繹式音樂建構流程——《塞上曲》之〈思春〉(第37頁)
    • 第一節 版本比較(第39頁)
    • 第二節 風格語言分析(第46頁)
    • 第三節 樂語匯整與應用(第54頁)
    • 第四節 原譜仿作(第64頁)
    • 第五節 風格譜製作(第77頁)
    • 第六節 詮釋譜製作(第95頁)
    • 第七節 個人風格仿作(第112頁)
  • 第三單元、比較散板建構研究(第125頁)
  • 結語(第141頁)
  • 附錄一、〈思春〉工尺譜(第142頁)
  • 附錄二、《仿塞上曲——思春新作》(第144頁)
  • 附錄四、演奏詮釋譜製作範例(第146頁)
  • 附錄五、琵琶符號表(第147頁)
  • 參考書目(第150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6-27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