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杜威的三十二堂課:胡適口譯, 百年前演講精華
  • 點閱:90
    8人已收藏
  • 譯自:John Dewey’s lectures in China, 1919-1920: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作者: 約翰.杜威(John Dewey)演講 , 胡適口譯
  •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大塊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黃金之葉:18
  • ISBN:9789869616881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15065
  • 書籍難度(SR):61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內容簡介

五四一百週年,杜威訪華一百週年回顧
在政治與社會混亂的時代,聆聽百年前杜威提出的解方。
 
「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教育哲學」,美國哲學家杜威主講,一代學者胡適口譯,帶給新生中國的兩大講座。上世紀給轉型國度的建言,遙指著百年後變動世界不變的核心價值。
 

約翰.杜威是二十世紀最重要哲學家、教育家之一,曾在一九一九年受邀到訪中國,並在訪華兩年餘間發表多場演講,對中國知識分子多所啟發,影響深遠。《杜威的三十二堂課》收錄其中兩大長篇系列演說,分別是「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和「教育哲學」各十六講。
 
在「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的演講裡,杜威為了配合當時中國社會所需,首次嘗試以實用主義的角度論述自己的社會與政治哲學,先談論兩者發生的原因,再論其對社會和政治制度的影響,推演至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權利義務及互動關係,並以經濟、政治、知識思想三大面向來談論社會與政治哲學,並將其謂為關於人類共同生活的學說。
 
「教育哲學」這一系列的演講中,杜威清楚闡述教育的意義及本質,還有與社會的關係,說明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以及兒童各個階段教育的重點及目的,涵蓋杜威先前教育論著的重點精華,其實用主義的教育理念對當時的中國教養方式產生不小衝擊,引發一股新的教育思潮。杜威對教育的見解及分析鞭辟入裡,直指基本核心,就算經歷時代變遷,仍十分適用於反思現今的教育環境,可奉為圭臬。
 
杜威為中國聽眾所講的這幾場演說,內容淺顯易懂、條理分明,加上胡適流暢的翻譯和口語表達,如實重現杜威歷經百年考驗仍備受推崇的哲學思想。
 
自從中國與西洋文化接觸以來,沒有一個外國學者在中國思想界的影響有杜威先生這樣大的。──胡適


作者簡介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引領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美國的教育思維,中國五四時期的胡適等人也備受啟發。

 
杜威 1884 年取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執教於密西根大學,開始關注教育課題。1894 年至芝加哥大學任教。彼時,一派以經驗為基礎的知識理論——實用主義——方興未艾,杜威為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學說撼動,原先的唯心思想遂而轉向實用關懷。這段時期杜威開始嘗試落實教改理念,他創立實驗學校,實施從活動中學習的教學法。
 
1904 年杜威到了哥倫比亞大學,最後近四十年的學術生涯大都在此度過。杜威於此多元思想激盪的環境裡,不僅在知識論及形上學的題目上著述頗豐,也延續對於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興趣,陸續完成《我們如何思考》(1910)及《民主與教育》(1916)。
 
杜威同時也投身公眾議題、平權運動,是重要的社會評論家,1919-1921 年於中國講學,期間所發表的演講多達兩百餘場,提出合乎實用主義的哲學思潮和教育思想,對中國的知識分子啟發甚巨、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胡適 1891-1962
 
1915 年進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師從約翰.杜威,學成回國後擔任北京大學教授,並成為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對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領域皆有深入研究,發表的文章及著作頗豐,是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胡適另曾於 1938 年出任駐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58 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 導讀  五四中國眼中的杜威和杜威眼中的中國   王清思
  • 版本說明  網路與書編輯部
  • 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
    • 引言  胡適
    • 一、思想和哲學的作用
    • 二、科學、社會哲學,以及社會改造
    • 三、社會衝突的起因
    • 四、社會改革的三個時期
    • 五、鑑別思想體制的三個標準
    • 六、共同生活的重要和基礎
    • 七、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應該討論的具體問題
    • 八、個人主義的起源
    • 九、社會主義的出現
    • 十、國家的問題
    • 十一、政府的問題,以及德國的答案
    • 十二、政府的問題,以及英國的答案
    • 十三、個人的三種權利
    • 十四、國際的問題
    • 十五、科學的三層意義
    • 十六、思想自由的目的
  • 教育哲學
    • 一、教育與教育哲學為什麼重要?
    • 二、許多教育方法和哲學失敗的原因
    • 三、兒童的本能
    • 四、做戲與工作
    • 五、學校的作用
    • 六、學校裡的共同生活
    • 七、預備將來,是教育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 八、科學進步對教育的影響
    • 九、科學和道德生活的關係
    • 十、科學方法的重要
    • 十一、科學的內容或材料之重要
    • 十二、教育的原理和學制
    • 十三、怎麼學地理和歷史
    • 十四、職業教育
    • 十五、道德教育—個人方面
    • 十六、道德教育—社會方面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