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焦點話題
回歸人間的舞蹈藝術
Art of Dance, Returns to Earth
舞蹈經常被認為是落腳於高高在上的藝術殿堂,但是現在舞蹈的走向其實已然不同。人們不但能心同感受地觀賞舞蹈,而且舞蹈的身體就在你自己以及身邊舞動著。經過舞蹈技巧訓練過的舞林高手,可以大展身手,令人驚嘆;而見到願意起身快樂而舞的群眾,更讓人動容。本專題意欲初探舞蹈延伸發展到社會群眾的多種可能性,邀請的分享者皆以自身經驗來書寫,包括曾瑞媛推動社區的〈樂齡族群學舞趣〉;謝杰樺經由在美術館讓群眾玩樂於身體舞動後提出的〈舞蹈除了「表演」還能幹嘛?〉;林立川與沈怡彣在參與台灣舉辦的 2017 世界大學運動會,放下舞台表演者身分,帶領學生一路提問自己舞蹈真諦的〈語世大運〉;還有〈「力」與「美」的現場〉,Fangas Nayaw 法昂斯 ‧ 拏耀/陳彥斌運用「舞蹈在原住民社群裡的實踐」來細說他的家鄉,以及對原住民精彩的文化深入探索。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簡稱北藝大)的曾瑞媛教授,在教育部創新教學申請案的鼓勵下,邀請了王雲幼教授啟動了「一起 learning,享受樂齡」,延伸了「關渡共生共好」計畫案的腳步,於 106 下半年開始了樂齡族群學舞趣的教學計畫。該計畫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讓樂齡者在面對老化時,仍能夠一邊健身一邊享受藝術生活。瑞媛帶著研究生進入關渡臨近的場域,面對不同的對象,包含社區中不
同需求的樂齡族群,進行觀察而設計課程,並做初步課程實作。瑞媛意欲透過教學實踐讓長者可以舞動,她認為動作學習其實根植於身體經驗,這些長者日常的動作可以經由創意引導,啟發他們自己的舞蹈。她訓練年輕的研究生,在參訪社區鄰里長者中,觀察、分析樂齡組的身體以及動作需求,設計課程。她更運用 VR(Virtual Reality),進一步設計「把老師帶回家」的概念。她們希望透過此一歷程,引起大家對樂齡者的關心。
- 回歸人間的舞蹈藝術(第2頁)
- 焦點話題│ Focus Issue(第2頁)
- 策劃引言(第2頁)
- 樂齡族群學舞趣(第5頁)
- 舞蹈除了「表演」還能幹嘛?(第11頁)
- 語世大運(第17頁)
- 「力」與「美」的現場 讓身體沉醉於原住民族樂舞的感動(第23頁)
- 專欄市集 Special Feature(第31頁)
- 游藝美感解碼 會意熟語物謎 之三(第31頁)
- 藝教觀點 寧靜吶喊 劉天涯《姊妹》對倫理綁架的現實解剖(第34頁)
- 異思.藝思 原味的圖像遊記:全球風行的城市速寫現象(第49頁)
- 藝海拾貝 Jewels of the Art World(第56頁)
- 化自傳為劇本:論克羅岱爾之《緞子鞋》法國首演(第56頁)
- 放大鏡下 A Case Analysis(第65頁)
- 走過傳統的創意民藝 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之傳統偶戲(2006-)(第65頁)
- 欣賞有譜 Art Appreciation(第75頁)
- 惡搞新浪潮 舊瓶裝新酒的藝術火花(第75頁)
- 美育思維 Aesthetic Education(第83頁)
- 藝啟探索芬蘭教育奇蹟(第83頁)
- 故事基地 A Fairy Tale(第91頁)
- 火之書(第91頁)
- 充電站 Fuel Station(第B頁)
- 藍色的裙子(第B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