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屍間的死亡人生:40年法醫生涯、9000份驗屍報告、和9場被鑑識科學翻轉的謀殺、冤罪與歷史懸案
- 點閱:395
- 譯自:Morgue:a life in death
- 作者: 文森.迪馬歐(Vincent DiMaio), 朗恩.法蘭賽爾(Ron Franscell)著 , 林曉欽譯
- 出版社:臉譜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19[民108]
- 集叢名:臉譜書房:FS0099
- ISBN:978-986-235-740-8 ; 986-235-740-1
- 格式:EPUB
- 版次:一版
- 附註:題名取自版權頁
內容簡介
解剖刀劃開的不只是屍體,還有真相──不管你願不願意面對!
首席法醫撥開爭議罪案的聳動疑雲,
將真相從冰冷的停屍間,帶到爭論沸騰的法庭上;
從歷史的塵封角落,拿到現代科學的顯微鏡下──
愛倫坡獎最佳紀實犯罪作品入圍、
熱門影集《重返犯罪現場》(NCIS)演員的法醫學參考書
┤內容簡介├
●大牌音樂製作人為了擺脫槍殺女演員的罪名,斥資百萬美金聘請專家證人團隊,接下委託的鑑識科學家是在出賣靈魂、或是苦尋真相?
●掀起種族衝突的槍擊案中,一方是單純平凡的黑人少年、一方是熱心公益的白人義警,在媒體環伺、輿論沸騰之下,證人席上的法醫要如何堅持「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擁有四十年執業經驗的法醫文森‧迪馬歐,曾參與全美各地眾多社會矚目的刑案審判過程,經手的驗屍工作超過九千件。他的驗屍報告揭露過各式各樣駭人的罪行:醫護人員化身「死亡天使」毒害病患、母親在二十年間陸續殺死至少七名嬰幼兒、男童在鄉間森林裡慘遭閹割虐殺……。這些案件往往觸發大眾的不安全感、甚或挑起族群仇恨,引來多方揣測,有時也不幸製造了無辜的代罪羔羊。如何在理解每個案件的政治與社會意義的同時,堅定秉持對科學證據的嚴謹標準,成為他不曾間斷的挑戰。
●梵谷自殺的故事眾所皆知,但現代鑑識科學專家為何提出質疑?
●甘迺迪遇刺案的頭號嫌犯,是真有其人還是陰謀捏造的假身分?
除了當代的刑事案件以外,迪馬歐也將鑑識科學知識貢獻於歷史上懸疑事件的研究調查。例如,坊間一般認為梵谷死於自殺,但迪馬歐從鑑識科學的角度提出疑點:從槍傷面積以及火藥痕跡來看,梵谷不可能死於自殺──那麼開槍的會是誰呢?
另一充滿爭議的案例,則是美國總統甘迺迪刺殺案的嫌犯李‧哈維‧奧斯華的開棺驗屍。美國始終盛傳各種陰謀論,有人懷疑奧斯華的墓中空無一物,有人認為他背後另有掌權人士指使、甚至可能是蘇聯間諜。迪馬歐受託重新鑒定奧斯華的身分,然而,埋在地下二十年的棺木中,有什麼決定性的證據能夠抵抗歲月的腐蝕?
本書中的案例多半是迪馬歐親自進行驗屍或以證人、顧問身分參與,描寫第一線的鑒定與參審工作,呈現死亡事件所帶給他沉重卻也精采的人生體驗,以及他從業多年後深刻的感觸:法醫能夠透過科學檢驗理解死者的遭遇,卻無法理解案件關係人的內心;鑑識科學可以揭示事實,但事實未必能符合死者家屬或社會大眾的期待。透過迪馬歐與死亡相伴的職業生涯,讀者能夠窺見鑑識科學從業人員面對這些重大案件時的心境與思維。
從歷史的塵封角落,拿到現代科學的顯微鏡下──
愛倫坡獎最佳紀實犯罪作品入圍、
熱門影集《重返犯罪現場》(NCIS)演員的法醫學參考書
┤內容簡介├
●大牌音樂製作人為了擺脫槍殺女演員的罪名,斥資百萬美金聘請專家證人團隊,接下委託的鑑識科學家是在出賣靈魂、或是苦尋真相?
●掀起種族衝突的槍擊案中,一方是單純平凡的黑人少年、一方是熱心公益的白人義警,在媒體環伺、輿論沸騰之下,證人席上的法醫要如何堅持「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
擁有四十年執業經驗的法醫文森‧迪馬歐,曾參與全美各地眾多社會矚目的刑案審判過程,經手的驗屍工作超過九千件。他的驗屍報告揭露過各式各樣駭人的罪行:醫護人員化身「死亡天使」毒害病患、母親在二十年間陸續殺死至少七名嬰幼兒、男童在鄉間森林裡慘遭閹割虐殺……。這些案件往往觸發大眾的不安全感、甚或挑起族群仇恨,引來多方揣測,有時也不幸製造了無辜的代罪羔羊。如何在理解每個案件的政治與社會意義的同時,堅定秉持對科學證據的嚴謹標準,成為他不曾間斷的挑戰。
●梵谷自殺的故事眾所皆知,但現代鑑識科學專家為何提出質疑?
●甘迺迪遇刺案的頭號嫌犯,是真有其人還是陰謀捏造的假身分?
除了當代的刑事案件以外,迪馬歐也將鑑識科學知識貢獻於歷史上懸疑事件的研究調查。例如,坊間一般認為梵谷死於自殺,但迪馬歐從鑑識科學的角度提出疑點:從槍傷面積以及火藥痕跡來看,梵谷不可能死於自殺──那麼開槍的會是誰呢?
另一充滿爭議的案例,則是美國總統甘迺迪刺殺案的嫌犯李‧哈維‧奧斯華的開棺驗屍。美國始終盛傳各種陰謀論,有人懷疑奧斯華的墓中空無一物,有人認為他背後另有掌權人士指使、甚至可能是蘇聯間諜。迪馬歐受託重新鑒定奧斯華的身分,然而,埋在地下二十年的棺木中,有什麼決定性的證據能夠抵抗歲月的腐蝕?
本書中的案例多半是迪馬歐親自進行驗屍或以證人、顧問身分參與,描寫第一線的鑒定與參審工作,呈現死亡事件所帶給他沉重卻也精采的人生體驗,以及他從業多年後深刻的感觸:法醫能夠透過科學檢驗理解死者的遭遇,卻無法理解案件關係人的內心;鑑識科學可以揭示事實,但事實未必能符合死者家屬或社會大眾的期待。透過迪馬歐與死亡相伴的職業生涯,讀者能夠窺見鑑識科學從業人員面對這些重大案件時的心境與思維。
- 序 重點是謎題
- 第一章 黑白之死
- 第二章 「為什麼」
- 第三章 空蕩的嬰兒房
- 第四章 無法辨識的炸彈受害者
- 第五章 李.哈維.奧斯華的開棺驗屍
- 第六章 我們之中的怪物
- 第七章 祕密與謎題
- 第八章 死亡、正義和名人
- 第九章 西曼非斯的幽靈
- 第十章 文森.梵谷的死亡之謎
- 結語 萬物的結局
- 致謝
紙本書 NT$ 400
單本電子書
NT$
28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