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臺灣戲曲中心落址芝山後,推廣傳統戲曲藝術的腳步不曾停歇。過去近兩年來,戲曲中心在教育推廣上不遺餘力,「朝戲講堂」、「戲曲練功房」、「戲曲中心的日常」培養出一批樂於親近戲曲的民眾;「傳藝金曲獎」給予努力不懈的藝術家及團隊實質的鼓勵。不僅如此,在展演活動上,除三團一館外,每年年初讓人歡騰期待的「賀歲系列」、充滿青春熱血的演員新秀舞臺「承功」、培育傳統戲曲人才的「看家戲」系列、鼓勵戲曲新血勇敢突破的「戲曲夢工場」等,無不展現傳藝中心保存與推廣傳統戲曲藝術的用心。其中又以每年春天舉辦的「臺灣戲曲藝術節」最能看出中心的脈絡與視野。
臺灣戲曲藝術節進行到第二屆,相較於去年,今年增加的不僅是演出檔次,更多了幾分促成傳統戲曲與當代對話的努力與企圖,盡顯其中。繼去年的旗艦製作《月夜情愁》以戲班故事演繹臺灣過去時光後,今年由《當迷霧漸散》接棒,同樣選擇了以戲中戲與臺灣歷史互相映照的方式,將書寫題材開疆闢土至林獻堂迭起的一生與臺灣史密不可分的連結。人生與戲,戲與人生,在認識這塊土地的追尋上,富有歷史的戲曲,或許是最佳的媒介。
跨度四個月的戲曲藝術節,最終以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帶來的新編粵劇《霸王別姬》收尾。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的腳色定位與臺灣戲曲中心有些許類似,都肩負著傳承與推廣的期許,以兩個戲曲中心的攜手合作來做為本次藝術節的尾聲,似乎也有著在這條路上,各方交流、共濟並進的正面象徵。
傳統戲劇藝術絕非過時的老套,而是能夠扣緊時代脈動,以其獨特之姿照映萬象的一面澄鏡。戲臺上唱著彷彿古遠的紛紛擾擾,其中人情卻又與今朝並無二異。
讓更多人識得其美好,是臺灣戲曲中心成立的初衷;引領觀眾用現代的眼光欣賞傳統戲曲藝術,是中心一直以來的期許。戲曲藝術節的策展詮釋,僅為中心步伐的代表之一,未來好戲接連不斷,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 節目資訊(第2頁)
- 臺灣戲曲藝術節(第2頁)
- 國光劇團【國光微劇場】(第10頁)
- 國光劇團【國光劇場】(第11頁)
- 臺灣音樂館【臺灣音樂憶像系列】(第12頁)
- 臺灣音樂館【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第14頁)
- 臺灣音樂館【臺音講堂】(第18頁)
- 臺灣音樂館【許石特展系列音樂會】(第19頁)
- 外租節目(第20頁)
- 藝術扎根推廣(第22頁)
- 節目行事曆(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