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宋元學術思想史論集. 上編
  • 點閱:41
    1人已收藏
  • 作者: 戴景賢著
  • 出版社:中文大學出版社
  • 出版年:2018
  • 集叢名:程學閣著作集:五
  • ISBN:9789882370135
  • 格式:PDF,JPG
  • 頁數:656
  • 書籍難度(SR):925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 附註:版權頁英文題名: An anthology of the history of Song-Yuan academic thought (part I) 含索引
  • 系列書: 宋元學術思想史論集,本系列共2本,連載中

內容簡介
 
上冊從宋代文化史的大背景系統闡釋北宋理學的學術傳統,指出理學是一種合道德與倫理為一的義理精神。
 
第一部分分析宋代文化的特點(道統的確立、文官體制、崇儒的社會風氣、技術的發達、民間宗教興盛等),以及宋儒所建構的義理傳統及其哲學特質。

 
第二部分詳細討論北宋理學諸家的思想體系,點評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和理論貢獻,所涉學人包括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並兼及討論南宋的朱熹和陸九淵。


作者簡介
 
戴景賢
 
字嘉佑,祖籍安徽合肥,一九五一年出生於臺北市。自高中時代起,即師事國學大師、著名史學家錢穆,前後逾二十載。一九八二年畢業於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自同年起,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高雄)中國文學系迄今,並曾擔任該系教授兼主任。現任該校特聘教授。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涵括學術史、思想史、美學、文學批評與中西思想比較。曾獲中山大學研究傑出獎、傑出教學獎,並經遴選為該校「傳授教師」(mentor)。此外亦獲頒行政院教育部師鐸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及多次「特殊優秀人才」獎勵。眾多著作,編輯為《程學閣著作集》,將陸續由本社出版。

  • 《程學閣著作集》發行緣起(第ix頁)
  • 導言 論宋代文化之基本形態及其在中國史上之位置(第1頁)
    • 一 宋史研究之關鍵性議題及可有之詮釋選擇(第1頁)
    • 二 宋代文化之特殊性及其對於中國歷史之影響(第8頁)
    • 三 宋代文化崛起之性質(第14頁)
  • 壹 論宋代儒學所建構之義理傳統與其內涵之哲學特質(第31頁)
    • 一 宋代儒學之核心問題與宋代學術發展之基本走向(第31頁)
    • 二 宋代義理學傳統之形成與其哲學建構(第41頁)
    • 三 宋代學術發展對於儒學及整體中國學術之貢獻(第45頁)
  • 貳 論周濂溪「體」「用」觀之思想結構、理論基礎及其所展示之哲學與義理學之開創性(第91頁)
    • 一 周濂溪〈太極圖說〉作為「系統哲學」之基本架構與核心觀念(第91頁)
    • 二 濂溪「太極」概念之哲學內涵與其奠立之理論形態(第100頁)
    • 三 濂溪所開啟之哲學討論空間與其說作為「理學路向」之價值(第103頁)
    • 四 濂溪之義理學主張及其與二程間可有之連繫(第107頁)
  • 參 釋張橫渠之二重性論及其位於北宋理學中之位置(第129頁)
    • 一 橫渠「性」「氣」論之根本特質及其哲學屬性(第129頁)
    • 二 朱子對於橫渠「性」「氣」論之評議與其所援以釋義之理據(第139頁)
    • 三 橫渠、朱子「性論」之分合所彰顯之理學之共通性與歧異性(第146頁)
    • 四 朱子與橫渠思想之差異與其所形塑「分向」之可能(第150頁)
    • 五 橫渠之所以不易於北宋理學之脈絡中自成宗派之原因(第159頁)
  • 肆 論二程之思想史地位與其論述所產生之哲學導引(第187頁)
    • 一 「理學」作為宋學之一種形態及其所建構之儒學特質(第187頁)
    • 二 明道、伊川所啟導之理學路向與其流衍中所呈顯之哲學議題(第194頁)
    • 三 朱子依伊川之「性、心分別說」所進行之整合與其所完成之系統(第203頁)
    • 四 象山所自成說與明道之關係及此項關連所顯示與程朱系統之差異(第212頁)
    • 五 總結明道、伊川之影響,並評估其地位(第217頁)
  • 伍 論邵康節思想之結構、來歷與其數理論、觀物說對於理學之影響(第243頁)
    • 一 邵康節「數論」之歷史淵源及其「推數及理」之思想結構(上)(第243頁)
    • 二 邵康節「數論」之歷史淵源及其「推數及理」之思想結構(下)(第254頁)
    • 三 邵康節觀物說之認識論基礎,及其設論所建構之「與理學之關連」(第265頁)
    • 四 康節持養工夫之精微,與其「數學」於學術方法上之限制,乃至其「數理論」所以未能真正融入「理學」之原因(第274頁)
    • 五 康節所傳圖、數於《易》學之意義(第285頁)
  • 附錄 北宋周張二程思想之分析(第359頁)
    • 修訂說明(第359頁)
    • 第一章 導論(第360頁)
    • 第二章 周張二程之宇宙論(第373頁)
    • 第三章 周張二程之人生論(第422頁)
    • 第四章 周張二程四家之比較(第496頁)
  • 語詞語句索引(第617頁)
紙本書 NT$ 1344
單本電子書
NT$ 941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