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日新月異、科技發達與全球化趨勢的時代,人們的思考和生活適應都產生了劇烈的改變。首先衝擊的就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班級經營與評量方式的調整,以及多元文化素養和高層思考能力越益受到重視,而這些正是教育心理探討的主題。當然這並不表示,教育心理學只為學校教育而存在。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也。」無論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專家養成、尊重差異、問題解決、創意思考、訊息處理、效能管理、情緒調節與動機激勵等,都是各大企業組織、不同社團與專業領域的熱議題。本書作者群不僅每位都樂在教學,更高興能將自己受用的重要理論分享給熱愛學習的讀者,希望您與每個理論的交流與對話,都是一趟可愛有趣的奇幻旅程,促發您對自我的深度思考、提升您對人類行為的領悟、智力的成長與心靈的昇華。為了讓教育心理學知識在您的生涯歷程遍地開花,本書每位作者均全心全意提供了經典的理論,並舉出各式各樣的貼切例子,來協助讀者順利精熟內容,並能靈活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實踐。
大致的結構說明如下:
● 學習目標與摘要:每章一開始都條列說明具體的學習目標,讓讀者掌握全文重點。而摘要部分通常是對該章的綜覽,主要是言簡意賅濃縮該章的內容,以及現代生活為什麼還要學習這些經典理論的理由。
● 開場故事/課前短文:每一個章節的開始都會有一則小故事或課前短文幫助讀者連結生活經驗,這樣的介紹過程可幫助讀者將該章概念與教室/生活情境立即連結,也有助於反思型的實踐者可以進行思考活動與自我調整。
● 理論重點:上述每則小故事或新聞的主題代表著本章節的主要概念,以及生活中出現的相關活動,也會與整個章節的內容有密切關連,相信皆有利於引發持續閱讀正文的動機。通常可有效說明各領域專家( 例如:教師、主管) 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概念的時機與注意原則,最終建構自我的理論。
● 關鍵詞與定義:每章內文中的重要專有名詞會加注原文,並以粗體字呈現,幫助讀者掌握原意與複習重點。
● 自我評量:每章末尾,本書作者都精心設計回應主要學習內容的題目,主要是幫助讀者自我瞭解與監控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提升後設認知,藉由自我回饋,自我強化,成就最滿意的學習品質。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導論(第1頁)
-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扮演的角色(第5頁)
- 第二節 如何成為優質教師?(第7頁)
- 第三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第14頁)
- 第四節 教育心理學家在數位網絡世界中的角色(第19頁)
- 第五節 回應特殊教育需求與文化多樣性的反思性教學(第25頁)
- 第二章 認知與語言發展(第35頁)
- 第一節 發展概說(第38頁)
- 第二節 認知發展理論(第40頁)
- 第三節 大腦與認知發展(第49頁)
- 第四節 語言發展(第53頁)
- 第三章 心理與社會發展(第63頁)
- 第一節 人格發展(第66頁)
- 第二節 道德發展(第72頁)
- 第三節 社會發展(第78頁)
- 第四章 差異與多樣性(第93頁)
- 第一節 智力(第96頁)
- 第二節 學習風格(第106頁)
- 第三節 性別(第111頁)
- 第四節 社經地位(第114頁)
- 第五節 文化(第117頁)
- 第五章 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與應用(第127頁)
- 第一節 行為主義的基本概論(第130頁)
- 第二節 古典制約理論(第132頁)
- 第三節 操作制約理論(第135頁)
- 第四節 行為主義的優點與限制(第148頁)
- 第五節 社會認知理論(第149頁)
- 第六節 模仿學習與有效楷模的特徵(第153頁)
- 第七節 自我效能的定義、來源與發展(第160頁)
- 第八節 自我調整與學習(第163頁)
- 第九節 社會認知論對教學的啟示(第165頁)
- 第六章 認知取向的學習與應用(第171頁)
- 第一節 認知取向的內涵(第173頁)
- 第二節 記憶的訊息處理理論(第175頁)
- 第三節 長期記憶(第182頁)
- 第四節 有效的記憶貯存策略(第186頁)
- 第五節 促進有效能的認知處理(第190頁)
- 第七章 高層次思考與應用(第201頁)
- 第一節 思考的內涵(第203頁)
- 第二節 創造思考(第207頁)
- 第三節 批判思考(第215頁)
- 第四節 問題解決(第221頁)
- 第八章 建構觀點的學習與應用(第233頁)
- 第一節 建構論的發展與理論基礎(第236頁)
- 第二節 建構論的學教原則與特色(第245頁)
- 第三節 建構論的教學方法(第250頁)
- 第九章 動機理論與情感調節(第269頁)
- 第一節 動機的意義與功能(第272頁)
- 第二節 動機的理論觀點(第275頁)
- 第三節 教室中的情感與師生的情感調節(第289頁)
- 第十章 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第297頁)
- 第一節 教學策略(第300頁)
- 第二節 教學方法(第305頁)
- 第十一章 學習評量(第323頁)
- 第一節 評量概說(第326頁)
- 第二節 成就測驗的編製(第332頁)
- 第三節 多元評量(第338頁)
- 第十二章 學習環境與班級經營(第349頁)
- 第一節 教室環境的營造(第352頁)
- 第二節 教師教學的管理與節奏(第360頁)
- 第三節 學生行為的引導與回應(第3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