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清之際,天崩地解,中國儒家思想發展至此,已產生諸多經世濟民理論,
尤以清初遺民在其《易》學論著中,抒發頗多經世與處世之道。
明清之際至清末民初,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多少救亡圖強、經世濟民學說產生。不論是否受到西方文化衝擊的影響,中國儒家思想發展至明末清初時,已產生諸多經世濟民、實學致用等理論。尤其清初遺民在其著作中,以註釋《易經》為多,以釋《易》作為抒發經世、處世,乃至身心安頓之作。
本書針對當時較為重要人物,如:孫奇逢、刁包、黃宗羲、方以智、張爾岐、錢澄之、顧炎武、王夫之八位學者,其《易》學中經世致用、內聖外王之道,作一披露與闡述。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清初遺民,在學術界上較為重要人物,如:孫奇逢、刁包、黃宗羲、方以智、張爾岐、錢澄之、顧炎武、王夫之八位學者,其《易》學中經世濟民的理念、內聖外王之道,作一分析整理、闡述詮釋。
本書針對當時較為重要人物,如:孫奇逢、刁包、黃宗羲、方以智、張爾岐、錢澄之、顧炎武、王夫之八位學者,其《易》學中經世致用、內聖外王之道,作一披露與闡述。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清初遺民,在學術界上較為重要人物,如:孫奇逢、刁包、黃宗羲、方以智、張爾岐、錢澄之、顧炎武、王夫之八位學者,其《易》學中經世濟民的理念、內聖外王之道,作一分析整理、闡述詮釋。
- 邵序/邵崇齡
- 趙序/趙中偉
- 莊序/莊雅州
- 自序
- 第壹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 第四節 章節安排
- 第貳章 清初遺民的界定與經世發展
- 第一節 清初遺民身分界定
- 第二節 清初遺民的生存與出處
- 第三節 清初遺民的經世思想之發展
- 第四節 小結
- 第叁章 清初遺民《易》學發展與特色
- 第一節 宋《易》發展與衰微
- 第二節 史事《易》學流衍
- 第三節 漢《易》修正與清《易》產生
- 第四節 小結
- 第肆章 清初遺民《易》學中「心性」之修持
- 第一節 論孫奇逢《易》學中「戒心生」修養功夫
- 第二節 論刁包學《易》以檢心功夫
- 第伍章 清初遺民《易》學中融合與成善之道
- 第一節 論方以智「三教歸《易》」思想
- 第二節 論張爾岐《易》學中成善之道
- 第陸章 清初遺民《易》學中經世之道
- 第一節 論黃宗羲《易》學中的經學觀
- 第二節 論錢澄之《易》學中經世思想
- 第柒章 清初遺民《易》學中成聖淑世思想
- 第一節 論顧炎武《易》學中「以德修身而求治世」思想
- 第二節 論王夫之《易》學中「修己治人」思想
- 第捌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
紙本書 NT$ 470
單本電子書
NT$
329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