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都不喜歡「痛」感覺;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會痛嗎?
>>>骨骼歪斜→關節錯位→韌帶斜拉→肌肉碰撞→疼痛不堪<<<
80%的疼痛都與姿勢不正、體態錯誤有關!
收錄60個常見痛症x 12個運動傷害x 114種疼痛自療法
破解痛症原理,教你用「1個動作」矯正姿勢、調節身體狀態,遠離惱人疼痛。
忙碌的工作、生活,讓你頭痛、肩頸不適、背痛腰痠、大腿無力、小腿痠麻,渾身不對勁嗎?
疼痛,是因為身體組織因「拉扯」、「勞損」、「壓力」所造成的受傷或病變;為了修復受損部位,身體會引發疼痛物質,讓我們因疼痛而不能隨意移動該患部,以達到修養目的,協助身體恢復健康。
然而,因為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的疼痛,初期多屬於不會嚴重影響生活的小病痛,因此容易被我們忽略,甚至隱忍。但,若總是忽視它,一旦身體無法繼續承受其負荷和壓力時,就會演變成難以痊癒的慢性疼痛,伴我們一生。換言之,疼痛是提醒我們「必須休息和治療」的求救訊號,絕不可輕忽。
◆肩膀痛、腰痛、背痛、手痠腳麻等……,是身體歪斜的警訊
骨骼是身體的樑柱,由206塊骨頭所組成;骨骼與骨骼之間是關節,關節裡有軟骨,並由韌帶使之彼此連接;肌肉黏附在骨頭上,讓我們能夠活動身體。然而,若長期姿勢不正,就會使骨頭歪斜,進而使該處關節錯位,韌帶跟著斜向一邊,肌肉也會卡住、僵硬。當這些組織相互碰撞、卡鎖、緊繃時,我們怎麼可能不痛? 如果你有以下疼痛症狀,請務必重新檢視日常生活型態,找出痛源根治。
●偏頭痛►生活忙碌緊張、壓力大,造成頭部血管強烈收縮,頭皮肌肉緊縮、拉扯而疼痛。
●胸口戳痛►長期彎腰駝背,導致胸腔關節互相碰撞,引起疼痛。
●脖子僵硬►喜歡趴睡、長時間低頭,致使胸鎖乳突肌扭曲,脊椎關節互相碰撞、磨損。
●肩膀痠痛►習慣側睡姿勢、經常提重物有關,使肩膀旋轉肌受壓迫、勞損。
●臀部痛麻►久坐、翹腳、喜歡斜躺在沙發上,壓迫坐骨神經使之受傷。
●腳底板痛►喜歡穿平底鞋、娃娃鞋、拖鞋,導致足弓塌陷,引發足底筋膜發炎。
◆按摩.拉筋.伸展,114種調節身體狀態的疼痛自療法
解決疼痛的唯一方法,就是讓受到拉扯、磨損、壓力的肌肉、神經、骨骼等部位,回歸正常次序,釋放壓力,同時矯正姿勢;因此,我們可以透過「1個動作」調節身體狀態,使骨骼恢復正確位置、放鬆肌肉、降低關節不必要的拉扯、損傷與壓力,改善或預防疼痛反覆出現。例如:
(1)頭痛時,用拇指按壓後頭部下方肌肉的突出部位,釋放頭皮肌肉壓力。
(2)落枕脖子痛時,將單手放在耳朵上方,輕輕轉動頸部,來回數次,放鬆頸部肌肉。
(3)小腿痠痛時,可單腳站立,配合反覆踮腳,放鬆小腿後側肌肉。
(4)腰痠背痛時,屈膝平躺於地,利用腹式呼吸法,進行深呼吸,放鬆脊椎周圍肌肉。
本書針對身體各部位常見疼痛症狀,詳盡收錄114種按摩.拉筋.伸展的疼痛自療法,不論你是家庭主婦、忙碌上班族、學生、運動選手,都能找到適用的狀態調節運動,用「1個動作」矯正姿勢、消除肌肉緊繃、提升肌力與柔軟度,遠離疼痛。
本書特色
(1)全彩圖解,適用於每個人的疼痛百科,速查日常不適症狀,即刻緩解疼痛。
(2)詳細說明各部位的疼痛原理,搭配對症疼痛自療法,徹底根除疼痛來源。
(3)動作簡單,不僅疼痛適用,亦能強化肌力、按摩伸展、紓緩疲勞,作為日常保健使用。
- 【前言】疼痛,是生病的警訊
- 【推薦序】「按摩拉筋」解痛症
- Part 1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不可輕忽 60個日常疼痛症狀與改善方法
- 【導言】保護身體的發炎和疼痛
- 疼痛,應該忍耐嗎?
- 如何區分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 疼痛,到底要不要看醫生?
- 專欄1 何謂「機能性疼痛」?
- 如何分辨「神經痛」和「神經性疼痛」?
- 用手指輕壓就會痛?小心「按壓痛」作祟
- 單側手腳發麻、疼痛?小心脊椎側彎
- 運動後,全身痠痛正常嗎?
- 瑜珈練過頭,可能導致組織沾粘受傷
- 透過運動,改善「慢性疼痛」的憂鬱情緒
- 身體好痠痛,是什麼原因?
- 為什麼活動身體時,會發出聲響?
- 專欄2 用堅強的意志力戰勝痛症
- 個性吹毛求疵、工作狂,也是疼痛的肇因
- 長年偏頭痛,但身體檢查卻沒問題?
- 低頭時頭痛、手臂痠麻,竟是頸椎間盤突出?
- 脖子後仰就會痛?骨刺和趴睡所致
- 轉頭時發出「喀」的聲響,且疼痛不已?
- 胸口出現戳痛感,是心臟問題嗎?
- 我沒有提重物,為什麼肩膀這麼痛?
- 手臂嚴重痠痛,無法高舉?
- 不是五十肩,但肩膀劇痛腫脹?
- 肩膀軟骨破裂?肌肉失衡所致
- 背部痠痛幾乎都是「肌肉痛」所引起
- 側腹部疼痛?姿勢不良的後遺症
- 腰部疼痛的成因眾多,久坐、久站都是主因
- 彎腰時下肢麻痛?恐與椎間盤突出有關
- 年紀輕輕就腰痛?「椎間盤退化」所致
- 搬重物閃到腰?恐椎間盤破裂
- 側彎腰時會痛?小面關節發生問題
- 運動時雙腳發麻?恐為脊椎狹窄症
- 脊椎有裂痕?當心解離症和滑脫症
- 前臂僵硬且發麻?肌肉過度緊繃所致
- 手肘痛麻?多為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
- 手腕痠痛難出力?因為肌腱發炎了
- 手指腫脹僵硬?即俗稱的「扳機指」
- 指關節腫脹變形,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 臀部痠、痛、麻?因坐骨神經受壓迫
- 骨盆發出聲音?肌肉摩擦或碰撞所致
- 移動骨盆就會痛?因為薦髂關節錯位了
- 坐著時尾椎疼痛?因尾椎前彎受壓迫
- 盤腿時雙腳麻痛?肌肉過度伸展所致
- 骨盆好像快斷了?其實問題在「脊椎」
- 大腿痠痛?別讓肌肉負荷過重
- 運動後臀部疼痛?小心滑囊發炎
- 長年關節炎?成因多是軟骨骨折
- 膝蓋前側疼痛?髕骨肌腱發炎所致
- 專欄3 淺談退化性關節炎
- 穿高跟鞋扭傷,疼痛不止?表示韌帶已被撕裂損傷
- 登山、運動時,膝蓋扭傷腫痛,疼痛不止?半月板錯位、破裂所致
- 專欄4 認識滑囊炎
- 膝蓋外側疼痛?因髂脛束摩擦所致
- 小腿後側痠痛?當心阿基里斯腱發炎
- 扭到腳踝,腫脹疼痛不止?
- 腳底痛和腳跟痛?足底筋膜或阿基里斯腱發炎
- 拇趾外翻且變粗?恐關節囊發炎所致
- 腳趾發麻?多與神經與肌腱變粗有關
- 下巴疼痛或僵硬?咀嚼肌疲勞所致
- 全身痠疼,苦不堪言?其實是「肌肉痛」
- 關節疼痛?與韌帶、肌腱和肌肉痛有關
- 不良體態,是導致身體疼痛的主因
- Part 2 瞭解各種運動屬性,即能有效避免受傷12個常見運動傷害與預防方法
- 【導言】運動過度,有害健康
- 足球 提升基礎體力,預防腳踝扭傷
- 馬拉松 沉迷於跑者愉悅,而忽略身體損傷
- 重訓 勿操之過急,請在10%體重內進行
- 自行車 小心扭傷與擦傷,以及婦女病
- 籃球 多肢體碰撞,留意急性肌肉損傷
- 高爾夫球 避免傷害累積,淪為慢性痛症
- 棒球 投手需注意肩傷,打者則需留心腰傷
- 游泳 可提高心肺能力,留意肩傷背痛
- 羽球 需快速移動,留心手肘與膝蓋受傷
- 足排球 強度適中的運動,需留意足部傷害
- 滑雪 強化肢體協調性,避免膝蓋拉傷
- 溜冰 留意骨盆、大腿、腳踝等下肢疼痛勞損
- Part 3 不必動手術,在家就能改善疼痛症狀 114個提升肌力和柔軟度的疼痛自療法
- 脊椎 身體的支柱,排列正常最重要
- 【預防脊椎側彎的運動療法】
- 脊椎肌肉 維持體態平衡,堅固有力才健康
- 【強化脊椎肌肉的運動療法】
- 【強化肩胛骨的運動療法】
- 【強化肩關節的運動療法】
- 【強化骨盆與髖關節的運動療法】
- 肌肉 用進廢退,越不用越脆弱
- 核心肌群 保護腹腔臟器並支撐脊椎
- 【強化核心的運動療法】
- 橫隔膜 吸吐順暢,有助活絡肌肉細胞
- 肩胛骨 上半身的中軸,需積極強化
- 【強化肩胛骨的運動療法】
- 【強化肩膀旋轉肌的運動療法】
- 髖關節 提升柔軟度,降低不良坐姿的傷害
- 【提升骨盆柔軟度的伸展運動】
- 【強化髖關節小肌群的運動療法】
- 膝蓋 肌肉強健,就能遠離關節炎
- 【強化股四頭肌的伸展運動】
- 【大腿後肌強化運動】
- 腳踝 強化肌力與穩定度,預防韌帶受傷
- 【提升腳踝穩定度】
- 動態伸展,比靜態伸展更安全
- 提升柔軟度,降低意外受傷的機率
- 走路,是最好的運動
- 掌握身體力學,維持正確的腰椎與骨盆律動
- 【預防脊椎彎曲、傾斜】
- 肩胛骨周圍肌肉僵硬,「肩胛骨與肱骨律動」就會不佳
- 紓緩肩胛骨的運動
- 運動,可矯正O型腿和X型腿
- 功能性扁平足,是後天不良習慣所致
- 透過「平衡運動」,維持身體最佳狀態
- 善用大肌肉,輕鬆遠離疼痛
- 20個緩解肌肉疼痛的放鬆運動
- 42個改善疼痛的自癒按摩法
- 25個消除疼痛的滾筒按摩與伸展
- 28個預防疼痛的肌力強化運動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