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載遊記:現代西方對古東亞的第一眼 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臺灣與中國
-
點閱:250
60人已收藏
- 譯自: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do-China, and China, or, ten years' travels, adventures, and residence abroad
- 作者: 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著 , 顏湘如, 黃詩涵, 黃逸涵譯
-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大塊文化發行 大和書報圖書總經銷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Spot:23
- ISBN:9789869616867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頁數:476
- 字數:228291
- 書籍難度(SR):612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 附註:版權頁副題名: 現代西方對古東亞的第一眼 : 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臺灣與中國
內容簡介
一八七五,世界隨他的鏡頭望向福爾摩沙
神祕東方的光與影,由他以相機與筆步步揭曉
一八六二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抵達新加坡,展開長達十年亞洲居遊生活。經營相館生意之餘,他對拍攝遠東的風土民情產生極大興趣。旅居東亞十年,其足跡遍布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臺灣以及中國大江南北。攝影技術剛起步的年代,湯姆生扛著笨重的相機旅行,翻山越嶺、遠渡重洋,以濕版攝影技術記錄各地人民、村落、建築與人文景觀。他將遊歷亞洲諸國時拍攝的影像與手繪圖配上文字,編成《十載遊記》這本集回憶錄與攝影集為一體、文圖並茂的作品。
十九世紀下半,湯姆生的相機拍下現代東西交會的第一刻,其筆鋒深入動盪國度的不同層面。透過他的鏡頭與筆,歐美讀者首度見到神祕面紗下的老東方。湯姆生呈現的不只是新奇的異國風情,風景地貌、建築風采之外,他對亞洲人民、社會觀察入微豐富,記錄主題廣及街頭乞丐、販夫走卒、達官貴人、常民生活、皇室儀典、社會問題。《十載遊記》中,他致力於描繪廣袤遠東的真實樣貌,在東西關係日益頻繁之際,率真翔實地為大眾勾勒出亞洲的絲絲光芒與暗影,以及正史上最欠缺的常民世界。藉由湯姆生不畏艱辛的深刻記錄,福爾摩沙島西南部豐富的自然生態、原民生活、人文風貌,也初次抵達西方讀者眼中。
《十載遊記》首次出版時,印刷技術尚不足以於報刊書籍中印製照片,因此書中一張張圖片,皆是由木刻師傅以湯姆生的照片、繪圖為樣本,刻製成細緻的木口木版畫印刷。此書一八七五年於倫敦和紐約出版,一八七七年被譯作法文於巴黎發行,兩版收錄圖文略有差異。中譯本統整了英法文版的圖文譯出,力求將當時歐美大眾所見的亞洲風貌完整帶到中文讀者面前。
*各界推薦
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專文推薦
劉克襄(作家)、廖科溢(金鐘獎主持人)——共同推薦
在此之前,福爾摩沙只是一則則傳說。優越感作祟染指之下,停留在充滿異國情調的光怪陸離,充斥形形色色不痛不癢的表象描述……多虧才思捷敏如湯姆生,透過全觀式的優質照片與鉅細靡遺的翔實筆記,這才讓臺灣終於立體化、量感化、真實化。
——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
《十載遊記》首次出版時,印刷技術尚不足以於報刊書籍中印製照片,因此書中一張張圖片,皆是由木刻師傅以湯姆生的照片、繪圖為樣本,刻製成細緻的木口木版畫印刷。此書一八七五年於倫敦和紐約出版,一八七七年被譯作法文於巴黎發行,兩版收錄圖文略有差異。中譯本統整了英法文版的圖文譯出,力求將當時歐美大眾所見的亞洲風貌完整帶到中文讀者面前。
*各界推薦
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專文推薦
劉克襄(作家)、廖科溢(金鐘獎主持人)——共同推薦
在此之前,福爾摩沙只是一則則傳說。優越感作祟染指之下,停留在充滿異國情調的光怪陸離,充斥形形色色不痛不癢的表象描述……多虧才思捷敏如湯姆生,透過全觀式的優質照片與鉅細靡遺的翔實筆記,這才讓臺灣終於立體化、量感化、真實化。
——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
- 不容錯過的永恆影像 謝佩霓
- 前言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附錄一:福爾摩沙原住民方言
- 附錄二:暹羅的日行性鱗翅目昆蟲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同分類熱門書